文集访问量: 10259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谢汝茉
  • 梦乡醉哉
  • 芳草斜阳时
  • 李椿
  • 宋家园
  • 南山2020

房秀卿〔摘要〕“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时期新式学堂开设乐歌课及其所唱歌曲的统称,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对学堂乐歌所作的早、中、晚三个阶段的分析,呈现出我国人民从早期西方音乐文化的强势入侵下被动接受到中、晚期...

浏览全文 阅读(23211)

蒋笛〔摘要〕在当今社会,以“和”为美的中国传统音乐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当前在高校中,大学生由于遭遇失恋、学业和就业压力以及家庭贫富差距等现实问题,容易引发压抑、焦虑、孤僻、自卑、嫉妒、过度愤怒等不良情绪,直接导致亚健康心理状...

浏览全文 阅读(23189)

陈展宙〔摘要〕巴洛克时期,有一位极其有价值的著名音乐家名叫亨德尔。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弥赛亚》咏叹调,堪称巴洛克时期的经典。咏叹调是《弥赛亚》作品的重要部分,而这些重要部分由女高音咏叹调与男中音咏叹调组成,它对演唱者的水平...

浏览全文 阅读(23169)

李珺〔摘要〕聆听贝拉·巴托克的音乐,总能感到这仿佛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一方面在热情奔放的情感中升腾出幻象,另一方面却是纯理性的冷峻。〔关键词〕双钢琴打击乐奏鸣曲轴心对称原则民族调式贝拉·巴托克的作品兼具了20世纪各种音乐思潮的特点,如多调性、表现...

浏览全文 阅读(23220)

曾勤〔摘要〕音乐欣赏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即通过感受和体验音乐来培养音乐情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教育者试图运用各种手段,以达到这个目标,其中,雷默就提到将列奥纳德·梅尔的三个美学理论运用到音乐教育上,即思辨主义、绝对形式主义以及绝对...

浏览全文 阅读(23114)

刘丹〔摘要〕贝多芬,一个时代的伟人,他的经历是创作传世之作的根基,也是音乐作品深入人心的灵魂。音乐风格的改变直接映射出他丰富的心理变化,因此从不同角度分析贝多芬的性格和音乐作品是尤为重要的。〔关键词〕贝多芬心理变化音乐作品公元1770年,备受世人...

浏览全文 阅读(23057)

龙华云〔摘要〕道教音乐主要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并在发展过程中与民间音乐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道教音乐不仅仅只是宗教音乐,而且还具有多样化、地区化和世俗化的特点。本文通过具体论述道教音乐的源流和特点,有利于让现代人更加了解道教音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浏览全文 阅读(23083)

谢丹〔摘要〕“琵琶”两字在东汉时期的典籍上确已存在,它是中国早就有的乐器。中国土生土长的是直项琵琶,来源于“弦鼗”这种非常古老的汉族奏膜鸣乐器。在唐宋以前,“琵琶”也是各种弹拨乐器的总称。从汉代到南北朝,随着中国与西域民族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加强,曲...

浏览全文 阅读(22986)

陈萱+王炎琪〔摘要〕先秦儒、道两家哲学思想虽有着入世与出世、积极与消极的表象差异,但就内里而言,均盈溢着浓郁的人文关怀精神。它们各自表达对音乐艺术的独到见解,所持观点既为异曲同工又可差异互补,历经漫长沿袭发展过程后,最终达到了真、善、美合一的至高...

浏览全文 阅读(23012)

张祥义〔摘要〕表演者应认真分析角色、理解角色、把握角色的行动线;用艺术的真实性,来体现生活的真实性,来统一角色的行动线;在表现角色心理活动时,要深入角色内心,以真情实感来贯穿心理活动的行动线,这样,演员才能将角色演活。〔关键词〕戏曲表演角色塑造行...

浏览全文 阅读(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