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文学选刊
文学刊物。旨在报道台港社会的文学情况,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内容雅俗共赏。本刊是中国大陆第一家专门介绍台湾、香港、澳门及海外华人华文作品的文学期刊。在海内外产生积极影响,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华东地区……
文集访问量: 8911 次
音乐列表
李昂《小团圆》的出版,必然引起很多谈论。批评家有的认为是一本好小说,也有的认为写得极糟。但无可否认的,都同意《小团圆》好看、值得一看。好看的在这小说如此“自传”式地写到她的家族、生活、与胡兰成的一段情。“窥视”的部分不论,这小说以如此张爱玲的方式...
袁琼琼对于《小团圆》,可以做两个评论,一是写得极糟,另一是好看得惊人。两种看法源于两种角度。若是放在张爱玲的文学地位来看,这本书实在不能替她加分。但是还原成她的“自传”,则这本书坦率得吓人。书里呈现的张爱玲是所有文学史料或她自己的文本里完全不曾披...
骆以军如同纳博科夫《幽冥之火》,通篇谵妄幻语全在伪造繁殖对一首凝练、优美之诗的“真相翻转”。《小团圆》其名即对才子佳人小说三麦四妾、“大团圆”这个张爱玲底牌之静物乡愁、金粉灿亮鸳鸯蝴蝶小说之画片男女(她的诗)的感伤嘲诮,琐碎降格的话语暴动。某部分...
黄锦树《小团圆》前半本(一至三节)乍读确实比较杂乱,太多的人物太多名字,泰半只有轮廓不及着色(香港的学校生活、家族关系)。仔细看,即使换了名字还是张爱玲小说世界及她传记里的故人,那无比庞大的没落贵族瓜蔓亲(表大爷、《小艾》里的五老爷)。相较之下,...
宋以朗《小团圆》出版前言我身为张爱玲文学遗产的执行人,一直都有在大学、书店等不同场所举办关于张爱玲的讲座。每次总有人问我那部未刊小说《小团圆》的状况。要回应这些提问,我总会征引张爱玲在一九九二年三月十二日给我父母写的信——随信还附上了遗嘱正本——...
张爱玲四楚娣在德国无线电台找了个事,做国语新闻报告员,每天晚上拿着一盏小油灯,在灯火管制的街道上走去上工。玫瑰红的灯罩上累累的都是颗粒。免得玻璃滑,容易失手打碎,但是沦陷后马路失修,许多坑穴水潭子,黑暗中有时候一脚踹进去,灯还是砸了,摸黑回来,摇...
画洛夫雷鸣在远方雷鸣在远方隐隐传来一种莫名其妙的震怒这跟我有啥关系总得下点雨吧我干枯,我萎缩,手脚冰冷蠢鱼啃光了腹内的四书五经我祈祷别让那些烂在经典里的字急于投胎急于成为找不到家的流言。或者乌鸦我已一无所有远方的雷鸣跟我啥关系也没有蛾与永恒灯,其...
晓风:前几天,和S一起搭捷运回淡水,闲谈中,她忽然问我:“你和晓风是这么多年的好朋友了,彼此之间,就从来没有过争执和不愉快吗?”我在心里用最快的速度倒带,匆匆检视了一下。还真举不出什么例子来呢。“争执”偶尔会有,但全都是对一件事情或者一篇文章的看...
张晓风不识两个人坐着谈话,其中一个是高僧,另一个是皇帝,皇帝说:“你识得我是谁吗?我——就是现在坐在你对面的人。”“不,不识。”他其实是认识并了解那皇帝的,但是他却回答说“不识”。也许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其实都是不识的。谁又曾经真正认识过另一个人...
洛夫曾敏之隐地际岚、宋瑜二位近好:谢谢你们寄来的新版《台港文学选刊》,面对如此厚实而丰富的新刊,我有掩不住的惊喜,你们这种求新求变求好的务实精神,我想所有读者都会报以赞许的掌声。以前你们一度改为通俗化,以迁就现实的“温馨小品”取胜,虽也很成功,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