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阿四的父母在镇上供销社做工。他们属于编外,总是起早贪黑。阿四放学后要照顾他妹妹阿五。他妹妹才五岁,从小被惯坏了,吃饭都要哥哥喂她。我经常在放学后到阿四那里聊天。他烧饭,我就看小人书。他吃饭时,我便讲故事给他听。阿五这时候一边扒饭,一边翻着大眼...
谌文傍晚到家,见大门锁着,想去问问邻居我老婆去哪儿了?转身看见四婆弓着背挑了担菜从我家门前过,忙上前打招呼:“四婆,搞菜卖呀?”听到有人喊,四婆停下脚步抬头见是我,道:“蔡伢回来了?”大概是一边驼背被担子压酸了,四婆将扁担挪到另一边,再跟我说话:...
飞鸟进了夏天,就可以逮鱼了。夏村东那条小河,到了夏天,才会有水。夏村人逮鱼,一般是钓、撒网、拉网、下迷魂阵、下地笼等。大家逮鱼只是自己吃,不卖。想卖,就夏天两个月,北边提闸放来些水,鱼能有多少呢?夏宁住在村西头,生得白净,细骨伶仃,衣着干净。他逮...
李德霞腊月二十八,天空阴沉沉的。刮了几天的北风,还没有停歇的意思。小半晌,一辆三套马车停在马家沟知青点的院门口,赶车的是车倌马大鞭子。马大鞭子一手拉着闸绳,一手举着大鞭子,对着院里的屋子喊:“知青们,赶紧上车出发啦!”知青点的两扇门同时开了,四个...
白孝平雨点,像鼓槌一样,一槌一槌,敲打在豆豆王的心上。豆豆王,官名叫王林,豆豆王是他的外号。十里八村你说豆豆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王林没啥本事,年轻时,学了个打豆豆的手艺。打爆米花,那是城里人的叫法,在我们这儿,叫打豆豆。那時候,乡下人的日子寡淡...
王鱼阿达要去一个据说民风淳朴的地方做生意。他一直认为那是个水草丰茂之地,因为早就听说那里鳖很多。有鳖就会有水,有水就会有鱼,有鱼就会有人下钓。他销售的是钓竿。他一路向人打听,走了四十九天,却走进了一片荒漠。他以为走错了地方。但应该不是,一路上见到...
王家飞马奇不过是名基层工人。有天他远远看见那座四四方方的建筑,自言自语道:“简直就是一块干巴巴的铁,毫无想象力可言!”他积攒已久的愤懑终于在此刻达到极点,完全没有在意身旁还有几个工友。“这是一个留过学的设计师设计的,在国内非常有名。”“你听谁说的...
于博家雀儿,东北方言,麻雀的别称。李家雀儿,当然是一个人的外号。李家雀儿,大名没人知道。不过他不叫李家雀儿的时候,人们都喊他李三爷。李三爷行三,光棍儿一条。大伙儿之所以尊称他为三爷,并不是因为他岁数大,辈分高,有钱有势,而是因为他性情耿直,为人仗...
于博杨志刚背着条崭新的麻袋,低着头,快步走在前面,边走边往旱烟袋锅里摁着蛤蟆头。蛤蟆头这烟劲儿可冲,抽一口直呛肺管子。杨志刚就得意这辣劲儿。他刚要用火镰打火,身后的二孩儿大声地喊他:“二舅,你慢点,这上山可不比溜光大道啊!”杨志刚停下脚步,回转身...
于博在九区,叶三有点小名。因为他有一手刮胡子的绝活。客人一进门,叶三满脸堆笑,躬身把人扶到高背的松木椅子上,剪完头,低声问一句:“给您老净面?”净面,文词,通俗说,就是刮胡子。客人将脑袋懒懒地放到椅子背上,双腿伸直,回一句:“废话!”然后两眼一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