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文化研究
《闽台文化交流》以探讨闽南文化、解读台湾情缘、幸两岸文体共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为宗旨;弘扬闽南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提升闽南文化研究的内聚力,向海内外侨胞展示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集访问量: 3969 次
音乐列表
郑晨寅黄道周乃漳州先贤、明末大儒,他道德高尚,学问渊博,金陵完节,古今推重,是明清易代之际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黄道周生前即有不少轶事传说流传于民间、士林,殉国后,当时的南明隆武朝于福州、漳浦两地立庙祭祀,清道光年间更是从祀于孔庙。可以说,黄道周在...
黄婕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宋以降,随着华人华侨走出国门,妈祖文化迅速传播世界各国,尤其在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2009年“妈祖信俗”成功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
王琛发从航海地图寻找各地闽南代天巡狩信仰,17世纪以后的诸府王爷香火,不但分布在闽台各地,同时间是一路直奔明清两代的南海诸国。南洋各地主祀或附祀各姓王爷香火的庙宇,散布亚洲多国领土,整体上呈现跨海跨境的传播态势。各地诸府王爷香火,也是各有落地生根...
韩焕忠前言作为中国近现代佛教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闽南佛学院为中国近代佛教界培养了为数众多的高僧大德,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闽南佛学院诸多成就的取得,凝聚了许许多多高僧大德的心血,其中常惺法师的贡献尤其不应被忽略。常惺法师(1896~19...
范龙超苏绅(999~1046),字仪甫,泉州同安(今属厦门翔安)芦山堂五世祖,在芦山堂发展的关键时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苏绅是芦山堂发展的核心和基石。苏绅开创了芦山堂家族办学的历史,同安苏氏家族教育能结出累累硕果,苏绅厥功至伟。与苏...
赵庆华目前学界多以“台湾籍民”指称被编入日本籍而留居大陆的台湾本岛人。他们在抗战期间之抗日言论及活动历来是学界关注的重点,而其时在闽台民的集中地——崇安县,以及吸收留崇台民的抗日组织——台湾义勇队,更是备受关注,成果也不少。然而已有成果主要是从宏...
吴永宁林真乙未割台后,台湾籍民(简称“台民”)及其国籍归属问题一直是中日政府争议以及困扰台民的问题。1937年7、8月间,驻福州、厦门日本领事率大批日台侨民相继撤离福建,部分不愿回台的留闽台民向当局申请回复(恢复)国籍,至1938年5月厦门沦陷,...
陈苏珍和溪(1.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17;2.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上海200241)当代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第十届“朱子之路”研习营学术综述陈苏珍和溪(1.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17;2.华东师范大...
李少丹(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漳州363000)林语堂的语体修辞思想探析李少丹(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漳州363000)林语堂先生的文章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论及谈话体、散文体、戏剧体、诗歌体等语体,并以独到的感悟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了多种语...
董国华(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漳州363000)利用闽南方言辅助格律诗写作教学之管见——兼论语文教育实习中师范生诗词素养的培育董国华(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漳州363000)近体诗词盛于唐代,闽南方言存留“唐音”较为完整。笔者任教于闽南方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