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宇一、“夙夜强学以待问,疏通知远而不诬”读《黄永年先生编年事辑》,内文第一页的注竟是引自我对黄永年的采访录《做学问不赶时髦,写文章要补空白》。二○○六年十二月七日采访黄永年先生,是我访问生涯中的一件奇事,当时黄先生的身体已经很差。一个多月后,...
吴中杰临海的山水是因刘宋时代谢灵运的寻访和题咏而出名。当然,并不是说在这之前临海就没有好山水,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已。山水也需要人赏识,而欣赏山水景色,则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食不果腹的初民,忙于向大自然索取基本的生活资料,还不懂得...
顾铮现代中国画家陶冷月(1895—1985)早年曾习西画,深谙景物造型与明暗光影的处理,后以结合了西画技法的独特手法绘制银月当空的夜景山水画,铸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陶冷月自陈,他希望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力求综合古人之长和吸收西画光影明暗和透视...
张宪光咸同年间湖南人的异军突起,是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追溯其根由,可以说是“太平天国”运动这个“因”所结出的一个“果”。倘若没有这场动乱,估计湖南还是像王湘绮所说“至其财赋,全盛时才敌苏、松一大县”。王安定的说法要稍微好一些:“湖南财税俭薄,才敌...
我和唐小兵只见过两面。第一次是二○○三年我退休后到复旦大学讲学,唐小兵也刚考到上海读研究生,就来听我的课,后来写了一篇《和钱理群相遇》,其中谈到了我面对“精致的冷漠和世故的清醒”的青年听众所感到的寂寞与尴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将其收入了《钱理...
郑培凯今天来跟大家讨论讨论陆羽与茶道,特别是从唐代起通过饮茶所发展出的审美观,涉及了非常有意义的文化现象。关于茶的历史资料,我是很偶然进入的。我一直在美国教书,一九九一年我回到我的母校台湾大学教明代文化意识史,探讨社会经济演进与人们心理意识变化的...
戴燕一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陈寿《三国志》,起初也是各自独立,分别称《魏书》《蜀书》《吴书》的,重心当然在魏、蜀、吴三国。但是,就像“《史》《汉》著朝鲜、两越,《东京》撰录西羌”,尊重前辈史家习惯,陈寿的视野,也包括了与三国有往来的周边国...
郁喆隽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不少大屠杀的幸存者在二战后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养成了奇怪的“习惯”—即便市场上商品并不短缺,也要往自己家冰箱里塞满食物。很多食物储藏久了就会过期甚至变质,但他们宁可把食物扔掉,也绝不能容忍缺少任何一点...
《书城》中关于异域风情的文章总能带给我特别的惊喜。几年前听到的一首日文歌,有句歌词:“今日的夕阳美丽得如此悲伤,大家的素颜就像在学校里的日子一样”,竟与如今阅读八月号的《月文化与日本人的思绪》一文的心情不谋而合,作者文辞优美、拿捏有度、论述细致,...
任海杰终于要写《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了。是的,理查德·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那还是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文革”时期,一片灰暗,却有一部电影引人注目:《列宁在一九一八》。其实,大家的关注点并不是列宁受刺,而是片中的芭蕾舞《天鹅湖》场景。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