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昀艺术的痕迹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贡布里希在其经典著作《艺术的故事》中的这个开头,如今早已被机械复制于各大博物馆解说词、艺术史教科书以及文艺青年社区,“艺术”本身似乎正失去其往日灵光,宏大叙事消解于个人经验,客观标准变得暧昧模...
文敏东野圭吾的小说捧到手里就着迷,明知黑暗无底仍愿沉潜其中,读《白夜行》时恰在正午阳光的窗下,却感到阵阵寒意从头至脚袭来。日本人似乎从未停止对“恶”这个主题的深入探究。比如《人证》,比如《天国的车站》、《人间失格》、《正义的伙伴》等等。是不是因为...
阿捷信不信由你,童年镜像的碎片,能拼凑出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我在读《一九○○年前后柏林的童年—驼背小人》时更加确信这一点了。当然作者并不是算命巫师,他是瓦尔特·本雅明。其实很难给本雅明贴上合适的标签:思想家、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作家、收藏...
郭婷二○一五年情人节,牛津现代美术馆(ModernArtOxford,MAO)推出了一期特别的画展:“爱就足矣”(LoveisEnough),将维多利亚时代家喻户晓的艺术家及设计师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1834-1896)与以...
林晓筱苏珊·桑塔格认为摄影师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尔(RobertMapplethorpe)的作品具有某种“大写的形式”,反映出拍摄对象的本质或者本真的状态。梅普尔索普尔的摄影集《某些人》(CertainPeople)因此包含双重意义:既指某类特定的...
前卫派与科技记得鲍德里亚(JeanBaudrillard)写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虽不能确定具体年代,大约是西欧式现代社会开始前的事了。阿拉伯的富豪为了装饰宅邸,从中国和欧洲请来有名的画家,并把一间大房间相对的两面墙壁给他们一比高低。当问及要花多少时...
小说家欧文·奎因失踪,他的妻子造访私人侦探科莫兰·斯特莱克。开始,她认为丈夫只是像以前一样,离家出走几天。她请斯特莱克找到丈夫,把他带回家。但斯特莱克调查后发现,奎因的失踪并不那么简单。奎因刚刚完成一部作品,这本书几乎恶毒地描绘了他认识的所有人。...
陈丹燕乔伊斯桥畔的纸片雪花二○一三年六月十六日晚上十点,丽菲河畔的乔伊斯之家里上演情景剧《死者》,那天下了夜雨,丽菲河面上散发出冰凉的水汽,没下雪。乔伊斯把《死者》故事的发生地放在自己姨妈家的房子里,其实他一直喜欢把虚构故事放在能用尺子量的真实环...
李炜第一章:本文作者描述一只苦哈哈的鸟首先,他的姓。“Uccello”直译是“鸟”。不管这别号是谁起的,他显然觉得比自己的原名好,要不然也不会用它署名。于是,保罗·迪·多诺(PaolodiDono)成了“保罗·乌切洛”(PaoloUccello)...
吴亮在去往北京的高速列车上看汤国最早画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作品照片,那些眉眼一笔带过后来干脆不再画五官(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已提到这个特征)的古代人物,突然闪出一个重要概念:“无名氏”。历史中的芸芸众生,无论显赫的还是卑微的,包括汤国之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