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芒“当代史”意识的凸显与写作路径的拓展——2016年江苏长篇小说创作观察■张光芒2016年,江苏长篇小说创作展现出了蓬勃如春的新气象和新风貌。长篇创作不仅题材更加广泛,视野日益开阔,在艺术表现、审美精神诸方面也往纵深突破,预示着江苏文学艺术...
■郭传靖20世纪50至70年代台湾赴美留学生文学的中华文化认同研究综述■郭传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台湾出现一股以美国为主要目标国的留学热潮,至60年代达到高峰,赴美“留学生文学”正是这股热潮下的产物。尽管在五四前后,中国大陆有大批学生在欧美...
■郭如如余光中与余秋雨散文中的山水书写比较研究——以《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和《文化苦旅》为例■郭如如山水书写是中国作家的独特取向,山水的内质中蕴含着浓厚的中华气韵和想象,文人与山水之间总是保持着微妙而密切的关系,他们无论是主动寄情山水,还是被动放逐...
■殷鹏飞湾仔“秘密”的野蛮生长——论马家辉《龙头凤尾》中的香港市民文化书写■殷鹏飞马家辉201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龙头凤尾》甫一出版就引发热议,马家辉在将香港黑社会龙头与港英警察之间情爱纠葛娓娓道来之余,也向我们素描了一幅香港市井的风俗画面,马家...
■向忆秋论1980年代以来台湾旅美作家笔下的美国形象■向忆秋在百年旅美华文文学的历史流脉中,台湾旅美作家的贡献功不可没。在中国大陆和美国绝交的几十年时间里,是1950-1970年代的台湾旅美作家,撑起了华文文学创作的高峰。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大陆...
■王云芳闺怨之外的言说——论张秀亚的散文创作■王云芳现存文学史中,张秀亚被称为台湾作家。在大陆,她的名字也许并不像琦君、林海音、余光中、王鼎钧那样声名远播,这与作品的传播渠道以及作家的行事风格等多种因素有关。但若论及文学成就,张秀亚的创作实绩实在...
■夏玲基层作家警惕成为“空中飞人”——以昭通作家群为例■夏玲随着贫富分化越来越大,社会底层群体的生存状况的文学表达,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底层文学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认识价值,“关注底层,倾听底层”的呼声让底层写作成为中国文坛流行词汇。但报刊上底层...
■赵庆超情调的失重与韵味的变异——论新世纪文学电影改编中的叙事征候■赵庆超作为对一个尚处在生长阶段的文学状况的命名,“新世纪文学”名字的出场与《文艺争鸣》杂志在2006年设置的两个栏目——“新世纪理论话题笔谈”“新世纪文艺学的前沿反思”——有着密...
■刘满华“百姓日用即道”思想对里下河文学流派创作的影响■刘满华一、“百姓日用即道”影响里下河人的人生态度泰州学派是明代人王艮与门人弟子汲取儒学、佛学、心学思想精华,适应明中叶以降的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社会需要创立的一个哲学流派。它继承了中华民族在物...
■温潘亚钱成“兴化长篇小说现象”调研报告■温潘亚钱成地域本为地理学名词,是相对于整体区域概念而言的。但如从空间和时间的维度来看,地域最主要的特点并非地理区域,而是文化内涵。众所周知,地域文化对文学创作、文学流派形成的影响是十分明显而深刻的。对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