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红岭论金庸武侠小说的正义伦理转型■宋红岭一金庸小说具有现代性,这个判断并非不证自明。人们在评价金庸小说时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其作品中大量演绎过的琴棋书画、诗词曲赋,想到金庸小说与儒释道传统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认为金庸是一位有古典主义情结的作家。最...
■林培源“讲述体”小说与时代经验的重塑——王威廉小说创作综论■林培源作为一名80后作家,王威廉自踏入小说这一行当以来,所采取的姿态就与大部分同辈人不同。王威廉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和中文系,从事文学写作,同时也对人文社科广有涉猎,深厚的学识涵...
■唐小林作家研究不能捕风捉影——以程光炜的“莫言家世考证”为例■唐小林2012年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时之间,本已成为“显学”的莫言研究,便更加热闹非凡。在这样一阵极度的兴奋中,一些早先对莫言的作品和家世并不太熟悉的学者,更是以一种快出...
■丹珍草在藏—汉文化之间穿行——藏族当代作家的“边界写作”■丹珍草“边界写作”的概念最早是由英籍印度裔著名作家萨尔曼·拉什迪提出的,主要描述文学创作在“跨文化语境”中的状态。拉什迪的童年时代是在印度的孟买和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度过的。后来,到英国求学...
■周翔“与雪山血缘最近的城市人”——读阿布司南的小说集《雪后的阳光》■周翔在阿布司南的个人简历中,总是会特别提到他出生于藏东(康)卡瓦格博神山脚下,这似乎为他的小说叙事天然地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阿布司南曾说过:“在我的家乡值得记录的东西实在太多,...
■张丽军“疼痛是我文学的根基”——70后作家王秀梅访谈■张丽军一、探寻创作之源1.对于一位作家来讲,童年的生活应该是非常重要且对于作家以后的成长之路影响很大的,在您的记忆里,您的童年应该是什么样的?您觉得您的童年对您以后走上创作之路有什么影响?答...
■黄文倩底层①的“精神”幻象及其生产——论石一枫《世间已无陈金芳》■黄文倩石一枫(1979-)的《世间已无陈金芳》(2014年)最初刊载于《十月》2014年第3期,后收入同年的《中篇小说选刊》,是近期受到大陆文学与文化圈高度重视的中篇小说。201...
■田振华悲苦荒诞与救赎——论迟子建《群山之巅》■田振华迟子建是一位多产作家,继长篇小说《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后,又推出了长篇小说《群山之巅》。《群山之巅》以中国北方一个叫做龙盏镇的小地方为书写空间,以时间为书...
■十品中国乡村的悲喜剧——评许卫国长篇小说《小高庄》■十品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五千年的农耕史根深蒂固地决定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命运,那就是与土地和庄稼息息相关。许卫国的长篇小说《小高庄》(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版)就是中国乡村的一个缩影,...
■靳路遥对迷宫的营造由来已久——论夏商小说的命运主题■靳路遥1.引言在很多次关于《东岸纪事》的访谈中,夏商的话语里都盘亘着几个关键词:先锋、“新小说”、马尔克斯和小人物①。这说明作为一个从1988年就介入文坛的作家,他十分看重自己曾经的先锋作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