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4446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孤树
  • 我游冥冥
  • 林沐风
  • 骆雪
  • 李椿
  • 落红飘雪

蒋燕初回教育系统不久,便被接踵而至的下乡节奏淹没。早出晚归的作息,从一个片区辗转到另一个片区的奔波,本应使我显得疲惫不堪才属正常。但精力居然出奇的旺盛,究其原因,真正使我精神饱满的,除了一路上春回大地的美景,更是感染于那些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普普通通...

浏览全文 阅读(32065)

阿木布哈摘要:甘洛的土司政权经历了近700年,是甘洛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阶段。特别是媛带密土千户和煖带田坝土千户两家土司,是凉山比较著名的彝族土司,他们在清朝中、后期及民国时期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定的影响。鉴此,本文拟就甘洛县土司文化资...

浏览全文 阅读(32037)

赵建敏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过甘洛,在甘洛人的脑海里记忆犹新。在海棠千佛寺的墙壁上,有红军第二先遣队当年在甘洛和海棠活动情况的文字。文字虽然粗疏,但默默记载着当年左权、刘亚楼、张爱萍在甘洛海棠一带活动的情况,睹物思情,不由让人又回到那峥嵘岁月。1935...

浏览全文 阅读(32100)
“尔苏”与“尔玛” 2023-11-09 08:48

李祥林一个族群,栖居在大凉山区,自称“尔苏”;一个民族,生活在岷江上游,自称“尔玛”。海拔不低的高山深谷是二者休养生息之地,他们拥有各自其独特的族群记忆和口述历史,外界也流传着有关他们的种种堪称神奇的传说故事。2017年6月,应邀来凉山甘洛考察,...

浏览全文 阅读(32144)
尔苏藏族的婚俗 2023-11-09 08:48

杨德隆“甘洛尔苏藏族”是指居于今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境内,史称(汉称)“西番”或“番族”,自称“尔苏”或“鲁苏”,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或在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才把户籍上的族别统一为“藏族”。“甘洛尔苏藏族的婚俗”是指他们自古以来...

浏览全文 阅读(32130)
美丽的信仰 2023-11-09 08:48

诺玛果回归几年前的一个夏天,我终于辞职了,以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结束了一段不停地在成都和老家之间来回奔波的疲惫日子。复杂的原因显而易见:和每一个从大山里面走出去的孩子一样,我用多年的青春,换取了一段段关于期待、新鲜、努力、疲惫和彷徨的都市生活,而...

浏览全文 阅读(32181)

宋恩走进甘洛县阿尔乡政府的院坝,最吸引眼球的是一座碉楼,它就是远近闻名、饱经风霜的阿尔碉楼。黄粘土筑成,小青瓦盖顶,是典型的夯土楼。墙体刻满岁月的痕迹,楼顶全木框架结构,椽柱黑黄相间,房檐四翘,墙体四面分布着许多防守洞(部分洞口已被填堵)。碉楼整...

浏览全文 阅读(32156)

尔占阿木深秋彝乡的甲谷甘洛,流光溢彩,红的枫叶、黄的梨树、绿的杉树、白的羊群……斑斓的秋色流进微醉的甘洛河,尼日河,清澈的河流弯弯曲曲绕坡、穿山,愉悦地歌唱着、舞蹈着流下远方。在中途挽臂抱住一村木屋,屋项上晾晒着金黄乳白的玉米,篱笆墙上挂着一串串...

浏览全文 阅读(32177)
甘洛甘家的传说故事 2023-11-09 08:48

阿木布哈在很久以前,甘洛住着凉山有名的黑彝——甘家。甘家拥有当世最灵验的《哈体特依》(算命、占卜的书),翻阅即知晓事物原由,甘家由此而自大和狂傲。有一年甘家送祖灵,做毕(彝名“撮毕”,是祭送祖灵的仪式),请了有名的毕摩毕阿史拉则,主持祭祀。毕阿史...

浏览全文 阅读(32218)

阿木布哈摘要:“越嶲东路”是连接南方丝绸之路东、西两路之间的商旅通道,也是重要战略要道。本文就经嘉州(乐山城)至海棠镇西(甘洛)相关线路的走向、开通时代及历史沿革作了简要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历史意义进行了浅析。以供对此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了解参考...

浏览全文 阅读(3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