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月刊
《杂文月刊》是我国惟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漫画、讽刺小小说、杂文学术文章,转载其他报刊杂文精品,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2004年改出半月刊,上半月发“原创作品”,下半月为“选刊精品”。它兼具各家杂文报刊之优长,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读《杂文月刊》可遍览天下杂文精品。
文集访问量: 9998 次
音乐列表
游宇明杂文是一种重要的文体,从古代到如今,它的脉流一直亘亘不息。在电子阅读日渐广泛,纸媒处于相对艰难的时代,如何将杂文写好,怎样将读者投向别处的目光拉回来,成为杂文的一种使命。杂文属于文学,文学同音乐、绘画、书法、舞蹈一样,都表现人类的情感,本质...
方鸿儒岁月蹉跎,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弹指一算,真能干点“人生大事”的日子盖亦不过四五十年而已。在这区区四五十年间,既要成家立业,又要理财致富,甚或还奢望名扬四海,你得有多少能耐能力,体力智力,方能如期达成。别无他招,唯有“早”谋,方可在有限的...
刘鸿儒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言,真话;美言,溢美之词。真实的话不一定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真实。老子之500多年前的话,至今还闪耀着真理的光辉。近日我参加了一个文学講座,主讲人最后说:欢迎大家批评,真诚的人才指出你的缺点,虚伪的人用好话...
万木春在这个大千世界上,万事万物,什么东西是我的?刚上小学时,有一次我把文具盒弄丢了。第二天上课前,老师举着一个文具盒问道:“这是谁的文具盒?谁的文具盒丢了?”我一看,马上站起来说:“老师,这是我的文具盒,昨天放学时我忘记装在书包里了。”那时我才...
严阳很多年前,我中学的一位老师自豪地告诉我们一件事:你们知道中国人为什么特别聪明吗?那要归功于我们天天使用的一样东西——筷子。至于为什么,他这样解释:因为经常使用筷子,我们的大脑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因此,使用筷子的我们,比起使用刀叉的老外们要聪明得...
张金刚仓库里,好几辆儿童车堆摞在一起,崭新如初却灰尘满布。女儿的喜新厌旧,我们的有求必应,一度造成浪费。偶尔翻出儿时的照片,父亲用旧自行车改制的儿童车,虽然仅有辘轳和支架,但我端坐其上,却笑得格外灿烂。如今的“幸福生活”,可谓是逢旧必换、见好就买...
孙贵颂董其昌是明朝末年人。他自幼聪明过人。才气横溢。17岁时,参加松江府会考,一支生花妙笔。描绘锦绣文章,自谓“第一非我莫属”。不料红榜一出,竞列堂侄董原正之后。原来,阅卷官同时也是松江知府的衷贞吉,读董其昌的考卷时,文章无可挑剔,但字写得太臭,...
姜胜群主角,故事的中心人物。配角,配合主角完成故事。两者如红花与绿叶的关系。一出戏,不能光有主角,没有配角。正如百花园中,不能只有鲜花而没有绿叶一样。陈佩斯与朱时表演的小品《主角与配角》中。有一段台词——朱:我知道你不愿演配角儿。陈:我演了十几年...
陈思炳《左传·昭公七年》有一段这样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叫正考父的人,他第一次被任命为上卿的时候,一直是弯着腰受命;第二次被任命为上卿时,是鞠着躬受命;第三次被任命为上卿时,他竟然俯身如弓受命。平时走路时,他总是低着头顺墙根小步快走。他这...
梅桑榆“眼色”一词。有不同的解释。一是指在特定的场合和情境下,以眼色传递信息;一是指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能力。有不知內情者在场,两个事先有某种约定或心有默契者。以眼色做阻止、提醒或指使等示意;恋爱关系尚未公开的情人以目传情,暗送秋波,作不为第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