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月刊
《杂文月刊》是我国惟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漫画、讽刺小小说、杂文学术文章,转载其他报刊杂文精品,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2004年改出半月刊,上半月发“原创作品”,下半月为“选刊精品”。它兼具各家杂文报刊之优长,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读《杂文月刊》可遍览天下杂文精品。
文集访问量: 10073 次
音乐列表
□寇士奇等言与存在寇士奇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人死后走在一条道路上,在道路的尽头有两扇门:右面那扇门通向“天堂和慈爱”,左边那扇门通向一个大厅,那里正在进行一场关于“天堂和慈爱”的演讲。这群人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冲进了左边那扇门。这个故事的意蕴非常深...
□荆山客生前遭围剿,死后遭毁谤,这恐怕是所有伟大人物无可逃脱的历史宿命,古往今来概莫能外。“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喜欢玩一样的老把戏。以鲁迅先生的深邃,他当然看得通透,所以在遗嘱里特别强调自己死后“赶快收敛,埋掉拉倒”。又嘱咐夫...
□杜浩在广州国际文学周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盛典期间,主办方举办了一场“回望手写时代”的文学手稿展,展出的是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的上世纪80年代作家手稿,包括巴金、汪曾祺、刘心武、莫言、刘斯奋等16位名家24部作品,重温手写书稿的时代魅力,致敬一个逐渐...
□孙贵颂一生就是那么几十年,一年都是365天,一天都是24小时。时间老人从来不会偏向谁,也不讨厌谁。然而,具体到每一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或者说对时间的利用,却是千差万别,大相径庭。有些人是真忙。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没有多余的时...
□涂玉国在写作上,不想被机器人打败,你至少要……“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这首平仄规矩、清新别致的诗,竟然出自一位机器人之手,是不是让你有点脑洞大开?近年来,机器人吟诗、作赋、写稿、绘画的新闻屡见报端,引...
□郑蜀炎所谓“一局走残皆破眼”。许多改变历史的揪心事,往往如此。唐五代有个著名的故事“三矢之誓”。晋王李克用在乱世争霸中与三个仇敌结下很深的梁子,于是临死之前交给儿子李存勖三支箭,让其发誓必报遗恨。李存勖不辱父命,用十五年时间完成了三誓,斩杀仇人...
□程学武世间万物,大多喜欢阳光而厌恶阴暗,倘若在阴暗处久了,便免不了滋生出疾病。因此,生活中的各种“晾晒”便不足为奇了——粮食晾晒后不会发芽变质,衣被晾晒后就会蓬松干爽,书籍晾晒后才会消除霉菌。唯有晾晒,事物才能吐故纳新,保持其原有的丰润与神韵。...
□周云龙时代的进步,有时是以某些物件的淡出和消逝为标志的。譬如,票证就从“必要”变得“次要”直至“不要”,使得如今的80后、90后对票证的理解只剩下车票、门票。而在70后往前的N代,都有一段与票证相关的苦涩记忆:不只是布票、粮票、油票,还有冬储大...
□曾楚楠如今是网络时代,一部手机在手,犹如一支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人人皆可成为“写手”,这当然是科技时代赋予人们的大好事。遗憾的是,“写手”们(包括某些业内人士与“老记”等)手指下敲打出来的“文章”,错别字、欠通顺的句子、曲解或误解古语的地方...
□李伟明与朋友下乡,行至途中,遇到一段正在翻修的路,新路与老路接合处,有一道明显的坎。习惯了城市道路的小车,因为底盘太低,试了几次也上不去。天色已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想找个工具相助也难。正当无计可施之际,同行的吴君提出一个方案:把车头调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