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月刊
《杂文月刊》是我国惟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漫画、讽刺小小说、杂文学术文章,转载其他报刊杂文精品,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2004年改出半月刊,上半月发“原创作品”,下半月为“选刊精品”。它兼具各家杂文报刊之优长,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读《杂文月刊》可遍览天下杂文精品。
文集访问量: 8948 次
音乐列表
姜芳鹦鹉:我向来只学话音,不究话意。蜘蛛:吾张网尔自投,怨我吗?鬣狗:吃猛兽食后的剩肉,省勁又平安。萤火虫:小亮点也能在黑暗中撕出缺口。螃蟹:学人改直行,就不是我了。羚羊:哀哉同类常被吃,皆因“大难来时各自逃”。墨斗鱼:不搅混水,我何以猎食逃生。...
林娃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所著《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堪称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经典。他还采集到不少民歌,收录在《童痴二弄·山歌》,含苏州山歌359首,其中《山歌·偷》,当是“醒世”之作,读来有惊世骇俗之感。《歌》曰:...
孙光礼美丽的水乡,河道弯弯,波光粼粼。港湾里一条小船静静地泊在那里,一位头戴斗笠的渔翁坐在船尾,船头竹竿上,三只鸬鹚懒洋洋地蹲在上面闭目养神。游人渐渐增多,宁静的水乡热闹起来,一群游人围在船边看船上的鸬鹚,想一睹鸬鹚水中捕鱼的美丽姿态。忽然,几条...
卢海娟住在乡下,最爱的,就是篱笆附近那些老瓜瓢。老瓜瓢是邻家孩子栽下的,那是个细瘦的男孩,叫小伟,和70多岁的孤老太太生活在一起,老太太是他母亲的姥姥。小伟的父母曾是最不和谐的一对,半夜三更的,两个人也会打斗起来,男人举着菜刀,女人披头散发,女人...
方鸿儒在阔别了四十余年后,去年10月13日,我们——当年共赴黑龙江“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五师四十五团近二百名上海“知青”,终于假座“顺风”大酒店相聚了,有“荒友”还特地从北京、天津打飞的远道前来。彼此见面,仿佛重回当年,握手、击掌、拥抱、干杯...
邓荫柯刘齐是从辽沈大地走出来的作家,他那颇具特色的文笔,一下子吸引了万千读者。大家惊异,文章还可以这样写?又都觉得,文章就应该这样写!从他那蓬勃的文笔,滔滔的语势判断,好多人以为他是一位中青年才俊。如果通过资料推算,他好像该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头...
未若在书店遇见“大学者随笔书系”的几种书,不觉眼前一亮。大学府的大学者,是令人神往的;大学者的小文章,更是使人备感亲切的。有人说过,读“大家小书”,就像吃补药,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我读“大学者随笔书系”,也是这样的感觉。“大学者随笔书系”是北京大...
刘克定《护生画集》是丰子恺先生的画作,全套共六册。第一、二集由弘一法师配文,第三集为叶恭绰先生配文,第四和第六集由朱幼兰先生配文,虞愚先生为第五集配文。这套画作前后相继,从一九二七年画到一九七三年,创作过程长达四十六年。也就是丰子恺先生从三十岁画...
王世虎一一直都喜欢一个人静静地阅读。有人说,好的阅读是对心灵的洗涤和升华,而优秀的书籍更是思想的“清洁过滤器”,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本好书是值得去反复咀嚼的,每读完一遍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新收获,而最好的读者,是做到进得去,出得来。读余华,我是很...
严承章在杂文地盘越来越少的当儿,《杂文月刊》无论是原创版还是文摘版,还都能保持一定的质量水准实属不易,因为现在能看到的“铮铮”之言,实属凤毛麟角矣。本来无意写这篇小文,也深知当下杂文“讽刺之痛”,去年看到《相声“讽刺精神”哪儿去了》(2014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