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学
《民族文学》中国唯一的全国性少数民族文学月刊。刊载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评论、翻译作品。是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园地、扶植培养少数民族文学新人的摇篮,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也是国内外读者、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趋势与发展轨迹的最佳窗口。
文集访问量: 11830 次
音乐列表
编者按:《民族文学》历来将青年作家的培养作为办刊重点,较早地关注到了少数民族90后新锐作者的创作。通过“本刊新人”“大学生诗页”等栏目,以及几年来微信公众号推出的90后专辑,还有今年4月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少数民族80后90后作家对话会等活动,多维度...
彭愫英杜鹃花艳丽多彩,从山脚开向山头,又从山头开到山脚,璀璨山谷。紫色、白色、黄色、粉色、红色,缤纷娇媚,团团簇簇伏地,或成片蔓延燃烧,傲然岩头。期井河在山谷蜿蜒流淌,清澈水流捎走袅袅花语。永安桥依旧,廊桥风采不减当年,让人恍惚时光就像期井河中的...
兵哥1949年深秋,解放前夕,我随父亲生活在南宁。父亲在一间私立中学教书,我也在这间中学读初中。一天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明天起就要停课了。正如都德的《最后一课》那样,普鲁士士兵就要开进我们学校了!”校长的反动言论,在我幼稚的心...
冯连才黄土地黄土地像父亲浑厚、真实日子在土里流淌爸爸把命运耕耘黄土地像母亲慈祥、安谧我走千里万里根总扎在妈妈的怀里黄土地像自己朴实、平凡汗滴和谷粒一起丰满我把自己种在土里收枣儿“收枣儿呦!”东一杆儿打落红云一朵,泻下一条玛瑙的小河。“收枣儿呦!”...
1清江的身段,在时光深处铺展……我轸念的武陵腹地,山风拂面粗粝的土瓷碗,荡漾热腾腾的生活我在高原的光线上相遇你的目光。家谱的温度抵近我酥麻的心窝每个针脚的疼痛,都扎着故乡的记忆喝下一口热茶,从肺腑里辨认那条拐向家园的土路流淌的思念,已经融进血液的...
悟空去年,和台湾艺术设计专业的谢老师一起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欣赏完一楼重要位置的“银璨黔彩——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特展”,我们继续上二楼参观。二楼展厅中,参观者一样摩肩接踵,古代中国精美的玉器和饰物令人驻足流连,惊叹中,我不禁疑惑,为何当下贵州少数民...
闰月嫁到杨家冲的第二天,就迎着朔风在稻场角上栽下了一棵香椿树。这棵树她是为妹妹银菊栽的。闰月在娘家时,姐妹几个中,她最宠银菊,其实另外两个妹妹也蛮喜欢她这个大姐的,可她却偏偏就最喜欢银菊,她常想,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有时好像是先天的,是冥冥之中的...
周子湘一船一靠岸,从邮轮里涌出的女人,海水一样汹涌地漫上岸。下午两点到三点,先走出的女人都优雅,肉色长袜,高跟鞋,妆容精致,表情矜持,走路也婀娜,细腰和小屁股在职业套裙里被裹得俏丽挺拔。下午四点到六点,后一拨走出的女人,不是走出来的,是人挤人搡出...
益希单增山洞里一个声音在吼叫:“燃烧吧,空气!燃烧吧,空气!”几丈深的崖壁底部,突然推下来一排泥质方块砖,灰尘散尽之后,露出来一个洞,黑洞洞的洞口走出来一个中年人。这个人个子不高,身材瘦,上衣是红黄色的喇嘛坎肩,腰下是喇嘛裙,但已经很脏很旧了。这...
一“曾子齐,我们是来听你唱歌的。”开始的两年,每年腊月回家过年的时候,钱兴业和陈大杰来曾子齐家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样说。曾子齐当然会给他们唱歌。不在意他们说话的口气带着醋味儿,也不在意他们的那一身打扮分明是在他面前炫耀。皮鞋擦得锃亮,笔挺的西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