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这个朋友在现实中的交集其实不多,曾经做过一年多的同事,可是大多数时候只是通过网络交代工作,只是如同擦肩而过般的匆匆见过两次,在微信里聊天其实也很少,但很多年过去,当我回想起会有什么人给我影响的时候,会很明显地在脑海里浮现她的印象,也许是因为我...
民国时期的华语文坛可谓是巨匠迭出,美文如云。相比之下,鹿桥先生的小说《未央歌》在解放后的大陆文坛则鲜为人知,国内仅有一个叫黄山书社的小出版社出过一版,且发行量很少。我认为这里面有此书意识形态偏向的原因使得大陆的文化传媒很少提及和推介此书,而在台湾...
因为朋友的推荐读完了小说《追风筝的人》,感想颇多。这是一部由美籍阿富汗人胡赛尼创作于2001年的作品,其中描述的历史背景确有其事。当我在20多年后再读这部小说的时候,国际上的政治环境并没变好,甚至可以说是更加恶劣了,小说中曾被赶走的阿富汗万恶之源...
我是尽自己最快的速度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我想故意把自己弄得有点累,好更能去体验保尔·柯察金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而奋斗”的坚定与狂热。读完全书,我觉得心中仍然有一股小火苗在隐约燃烧着,虽然我是在几十岁的年纪才去完整的读了一遍这部让人读来热...
我觉得日本不缺乏大作家,除了很出名的村上春树,还有《解忧杂货店》的东野圭吾,《钝感力》作者渡边淳一的名气一点不比前两个小。我觉得人年轻的时候想象力好,上了年纪逻辑思维能力好,所以渡边淳一在年轻的时候写了不少小说,上了年纪就擅长写写《钝感力》这样的...
“人这一辈子图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大,也很难有一致性的答案。不同的人,因为经历着不同的境遇,也就有了不同的企图和需求。不过我想起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把人的一般需求划分为了五个层次。分别是:第一层次:生理需要。是人类...
一首歌,听的久了,变成了老歌。听歌的人听的久了,在歌中品出别样的滋味。当我来到江边,再次体味着老狼的那首《麦克》的情境。很多年前我曾经在某论坛看到过一篇题为《关于(麦克)》的文章,大概的意思是说歌中的这个麦克是颓废青年的典型形象,不思进取却整天想...
“舅舅你会下象棋吗?”看到外甥眨巴着好奇的眼睛这么问,我觉得有点突然。我不是一个很善与人沟通的人,虽然外甥从小待在外婆家的时间很长,我与他也是相处的时间多说话的时候少,印象当中他是一个从小跟洋玩具一起长大的孩子,把一大包零碎的乐高积木给到外甥手中...
“一千个人眼中就会有一千个汉姆雷特。”这句话说明了人们看待事物会有不同的角度,从而也证明了每个人所身处的纬度都是不同的,人类从根本上说不是终极自由的动物,不借助工具就无法飞翔,这是空间的桎梏,于是人们发明了各种飞行器用来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而对人...
克里斯多夫远涉重洋,来到中国上海,在他的印象里中国是个地大物博人文物产都极其丰富的国家,尤其听闻中国的美食花样繁多举世闻名,这让他想起从小吃惯的德国乡村那粗黑的面包,烟熏火燎的熏肉,还有一杯杯有着浓烈苦味的黑啤酒,不禁感叹德国人的食物就像他们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