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0723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宁星
  • 龙富金
  • 芳草斜阳时
  • 韩非情
  • 白雪不融
  • 沂河渔翁
做鞋记 2023-11-09 08:48

□孙守云那时候穷人家的男人大都戴一个狗皮帽子(也有老头戴一顶棕色的毡帽),戴一副狗皮套袖,脚上穿一双靰鞡。有钱的穿的就不一样了,人家穿的是棉袍,或者是棉大褂。冬天特别冷,不穿厚点儿衣服,到外面就挂冰,不少大人手脚都冻坏了。孩子在外面玩儿的时间长,...

浏览全文 阅读(39022)

□殷勇洪这些天,因为疫情滞留上海,趁着难得的休闲时刻,饱览江南春色,品味老上海风味美食,江南美景那真是入心入眼,让人心旷神怡,魂牵梦绕。但说到美食,却实在不敢恭维,上海本帮菜是非甜不可,搞不懂就连熏鱼这种熟食都甜中带酸,对于偏向咸口的我来说,每一...

浏览全文 阅读(39063)
留学往事 2023-11-09 08:48

□秦松岩那年我刚毕业,一份留俄广告改变了我的生命轨迹。我的父母都是医生,平时工作很忙,我属于放养型的孩子。老爸当时不愿意我去,老妈担心我的安全,我说就是想去看看,有几个儿时的朋友在那边,不好就回来。接下来我就报名参加了一个短期俄语培训班,培训班的...

浏览全文 阅读(39170)
一生伤情在沈园 2023-11-09 08:48

□柳依一个天气晴和的春天,南宋诗人陆游来到绍兴禹迹寺拜访自己的老师曾几,看到寺旁新开放一家私人园邸,名曰沈氏园。里面草木初发,绿色如茵,早生的花儿绰约顾盼,摇曳生姿,他忍不住生出一时闲情,踱了进去。未曾想,这一次不经意地踏入,沈园成为他这一生再也...

浏览全文 阅读(39155)
乡情忆事(组章) 2023-11-09 08:48

□陈西峰故乡的老榆树我老家有许多树,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榆树。榆树不挑地方,村边地头,房前屋后,甚至微碱地的壕沟边都长着榆树。我喜欢打麦场边的老榆树,有三棵树一字排开,连树干的弯曲弧度差不多都相同。早春时节,榆树还没有发芽,我们五六个小伙伴玩爬树比...

浏览全文 阅读(39128)
门槛上的凹痕 2023-11-09 08:48

□尤秀玲老宅因为没有了母亲的声息而显得异常空荡,凯子坐在因长年累月的磨蹭而显得异常光滑的炕沿上,低着头将两只手扶在膝盖上想心事。“吱嘎”一声门开了,老村长满脸怒容地走了进来。“凯子,你说你咋回事呀?前几天,你妈天天给你打电话,你咋就是不回来呀?”...

浏览全文 阅读(39141)
如愿以偿(外一题) 2023-11-09 08:48

□孙彦良这天家里热水器坏了,只好去附近公共浴室洗澡。叫浴室,却并不比时下豪华洗浴中心小,只是没有时兴的夫妻间,男女宾楚河汉界,墙上贴着拒绝色情服务的提示,让我印象不错。格局老套,休息的两大堂通着,彼此没有遮挡,两个大通铺上铺着破损的草席或毯子,浴...

浏览全文 阅读(39159)

□王宏波文学期刊作为以文学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精神产品的载体,在历史的长河乃至当今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进入21世纪以后,在市场经济特别是在网络文学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文学期刊势衰的趋向愈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办好一本文学期刊并使之成为根深蒂...

浏览全文 阅读(39178)

□玄鱼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作品好还须有人懂得”。曾有元稹推崇杜甫,苏轼推崇陶渊明,尤其东坡对陶令之诗品发掘,影响着后世赏读陶诗。元、苏两位本身是诗人,是最具原创性的评论欣赏家:“我懂得,我发现,我说出来了”。此乃元、苏两位诗歌创作之外的又一成就。...

浏览全文 阅读(39167)

□鲁微30多年前的1987年5月6日。一场燃烧了28个昼夜的大火,把8万多平方公里的大兴安岭天空烧出个大窟窿。一千多万亩的绿色变成了焦土,10807户的61万平方米的房屋化为灰烬,6万灾民流离失所,211具惨不忍睹的尸骸横陈在枯树下、废墟上、水沟...

浏览全文 阅读(3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