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
半个多世纪来,《海燕》立足大连,面向全国,刊发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培养了大批文学新人。宋学武的《敬礼!妈妈》、达理的《路障》和庞泽云的《夫妻粉》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著名作家邓刚、孙惠芬、宋学武、庞泽云等的处女作都由《海燕》发表。一大批文学青年由《海燕》起步,走上文坛,成为知名作家,提高了大连的知名度及在全国的影响力,为大连市的文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海燕》曾于1990年获大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文艺特别奖”,先后获辽宁省优秀期刊和东北三省优秀期刊,并连续多年获评辽宁省一级期刊。2011年12月荣获大
文集访问量: 11776 次
音乐列表
李琦,女。1956出生,哈尔滨人,下过乡,当过老师、文学编辑,现供职于黑龙江省作家协会。自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过几部诗集,散文集。获得过鲁迅文学奖及其他一些文学奖项。生活流程从幼儿园到大学时代熟悉的师生都说我“太有个性”而今,我经常因无语...
吉狄马加,彝族。1961年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中国当代著名的少数民族代表性诗人。多次荣获中国国家文学奖,其中诗集《初恋的歌》获中国第三届诗歌(诗集)奖;组诗《自画像及其它》获中国第二届民族文学诗歌奖最高奖;组诗《吉狄马加诗十二首》获中...
董晓葵去年11月23日,由大连出版社策划的“寻找大连记忆”系列文化讲座之“寻找大连方言”在市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作为讲座人,我与到场的、以中老年为主的读者一道品读、分享了大连话。大连话,咱天天说,一口“海蛎子味”,有什么可唠的呢?这场讲座主要讲...
老孟,孟伟哉生于1933年,属鸡,比我大三岁。他是山西洪洞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他于1948年参加革命,历任太岳第八纵队军政干校学员,连队宣传员,一八○师文工队副分队长,师政治部宣传科见习干事,师政治部秘书。老孟与他所在部...
孙海鹏我的老师邢昭远先生去世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经常会想到一个问题,并且无数次问自己:“生命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对此,我无从找寻答案。我在这个冬夜里经常会失眠,披衣而起,去书房找一本书,静静读着。抬起头来的时候,就会看到邢先生写的条幅挂在墙上。...
于晓东游林区,尤其是天然的,没有经过任何雕琢、再创作的林区是人们追梦的旅程。那里有人们期盼的天然大氧吧;有高不可测的蓝天;有色彩绚丽、诱人眷恋不舍的森林;有纯绿色、天然的土特产品;还有林区职工播种的和天际相连的上千亩的大豆、油菜、小麦。阿荣旗林区...
马林四平来的李婶住在大连的二儿子家有几天了。前些天,李婶来了个电话。电话里,老人家大嗓门嚷嚷着,说等中秋时要来金州看看老刘——她急着要见的老刘,就是我的母亲。四十多年来,隔三差五地就能从四平传来李家的消息。有好消息时,母亲就会高兴几日;而坏消息传...
崔文乐岁月的流逝漂白了记忆。可不知为什么,十几岁孩提时的欢乐,除夕放小鞭的着迷、心跳和感奋,却常常从记忆的隧道突奔出来,色泽如初地回归到我的面前。当我在除夕晚上,把小竹节鞭、亦称小鞭的引信点燃抛向天空那一瞬,当它在天空自由坦荡地放响那一瞬,当它燃...
王甜“她就出生在这张炕上。”章海宁先生微微笑着,颇为得意地指给我们看一张临窗的、铺着篾席的炕。虽然有大片带棱的窗,老式的屋子里仍有一种昏昏沉沉、不知天日的坠落感,想象不出婴儿诞生的画面。章先生离开以后我悄悄靠近火炕,伸手摸了摸炕席——完全是下意识...
格格一美玲在哪里?没有人告诉我。没有想到,时光的更替里,美玲这名字,守在故乡小学校的一个角落,一寸也没有长高。瘦弱的身子,枯黄的头发,像秋风中的一棵麦草,永远那么羸弱让人怜爱,只有一笑就格外显眼的两颗外凸的门牙,白得亮灿灿——初见美玲,就是这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