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月刊
《诗歌月刊》提倡大诗歌概念, 呼吁诗人走出诗歌圈、融入大社会文化。办刊方向以“专题策划”为主旨 迄今推出“博客专刊”“中国诗歌地理专刊”“安徽新诗阵线合刊”“中间代诗歌理论合刊”“中国文艺复兴特大号”“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合刊”“中间代诗人21家合刊”“中国新诗90年90家合刊”等 在诗界内外反响强烈被视为官刊民办的典范。
文集访问量: 12253 次
音乐列表
吕煊夜雨的精致是因为夜的黑模糊的黑可以让哲学丢失方向我始终在一条历史的河边捞着虾这么多年没有留下值得称道的战绩每一个日出已经习惯重复生活不再对我沉默我承认我已经默认这个现实的场景理想赋予生活的翅膀也只在黎明前发出飞翔的响动我敬仰这样短暂的时刻那些...
唐政每个人心中,都有几块顽石每一块都来历不明。而它们最终的去向,不是疾病就是一个隐喻如果你能承受粉身碎骨的痛你就一块块打碎它们把疾病和隐喻,变成愤怒的现场而有些石头,已经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就像一个嵌入骨头的幌子正向真理过渡即使它们在内心,不断地...
竹笛(外一首)李治仿佛一排整齐的句号跳出不同的声音,呼唤我在故乡的乳名炊烟和乡情,从一个个孔里弹出嘱咐和问候出发的行囊唤醒家风的警示风的衣袖,扯疼母亲的泪水送我出走,山阻水隔跃上音阶而我手上按着,不愿放弃篱巴里旧了的乡音半百的日子五十年,仅仅一挥...
中年书(外二首)张泽欧前有序,后有跋,辞赋夹于其中。暮色从落日的脊背上升起大雁南去,借光的人来了窗口向着北方,北方有露似河流中若隐若现的灯火那盏吝啬的油灯,将一个少年隐去,将一条古道隐去将一块石碑隐去……留下一片废墟,留下我手握十二枚锈钉理由南为...
弥补罗亮在广袤的星空我们能找到我们的弥补之物石斛,还是一只猩红的火龙果?“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这些历史换成心灵的白发和刀伤星空之上,终有垂怜之物让我胡乱记录,又埋葬让我自哀,又叩首不起那神秘力量啊不知是强硬镰刀还是绵软柿...
我并不知道“木叶体”的由来,不过我认为,任何命名,对于一个保持着旺盛创作精力的“70后”诗人来说,极有可能是一种捆绑和束缚。我对“木叶体”的总体印象是,无论是长短错落、莫名其妙的形式,还是物我纠缠、故弄玄虚的内容,这都是一种可以“批量生产”的诗歌...
读木叶诗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冒冷汗的过程。这个冒冷汗不在于文本,不在于意义,也不在于节奏和气息,而在于一个读者、一个诗人同行读者对一个作者期望值的不断降低。换句话说,这也是一个将作者自己不断剔除其诗作的过程——作为诗人,他可以被他背后的那些诗人替代...
在生产线式写作、复制写作、同质写作层出不穷的当代诗坛,木叶的存在是独具价值的。很多诗人都在语言创造的舒适区窝着不愿意出来,长年累月写着保险而又平庸的诗歌。他们试图学习前人的成功模式,缺乏冒险精神,要么在形容词构成的伪美之中取得发表的成绩,要么在粘...
木叶抽掉了连线——他的诗,呈现一种极有想象力同时又有着某种“非逻辑”连接的跳跃性——他让我们更多地注意到句子,和句子中的包含。阅读他的诗歌,我联想到的类似诗人是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他们秉承的都是“未完成美学”,有意保持大量的甚至是深泓的“未曾说...
当今诗坛,木叶以其颇具异质性的呈现方式,拓展了诗歌的可能边界。木叶所做的工作,借用德勒兹与加塔利在《千高原》里的说法,就是在日常重复的音调中通过即兴演奏的解域化,从而恢复诗意表达的差异性与自由度。木叶总是将其目光投向日常生活场景,这些场景承载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