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月刊
《诗歌月刊》提倡大诗歌概念, 呼吁诗人走出诗歌圈、融入大社会文化。办刊方向以“专题策划”为主旨 迄今推出“博客专刊”“中国诗歌地理专刊”“安徽新诗阵线合刊”“中间代诗歌理论合刊”“中国文艺复兴特大号”“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合刊”“中间代诗人21家合刊”“中国新诗90年90家合刊”等 在诗界内外反响强烈被视为官刊民办的典范。
文集访问量: 12081 次
音乐列表
本期的四位年轻诗人在表达和呈现上各有所长,差异很大。贾想的诗歌表达注重于对事件的描述,这种细节的描述从诗歌所营造的密切关系中实施进一步的聚焦,通过作品中的人物与他者间的律动、意象与物象的联系、字词与句式之间的关联等来表达诗人在场景中的具体所思所见...
王绘宏镜中麦茬原谅了刀锋,一个我在向另一个我说箴言。舟子和樵夫谈论股市——一种不确定性,在确定的时间里,有两种结局。一种是读书人失策,两手空空地提着一篮旧钟表。另一种,是失踪的马驹又回来了,带回一场默片电影。在辩论赛中,我是我的反方,结果正方赢了...
尤佑浜过圣堂路,一股七千年前的风吹向车窗白鹭翔集的乡野,日渐旷远江南低洼地,时间暴露在土层先民的稻已碳化,我们的麦又新绿在经络膨胀的四月孩子们偏爱春光与旷野我听见河流经过马家浜的响动年复一年的绿在反光野花记忆随墓葬叠加往事扑朔迷离,一锄头掘出豁口...
伽蓝为何要写作早晨的日光停在一朵花上先生,为何要写作为了认识你,我说中午,雨水站在女孩子的睫毛上为何要写作,先生为了寻找爱与美并信任它们!晚风吹着脸上的皱纹为何要写作,先生,能告诉我吗为了打败时间,我嗫嚅着是的,它们得到不同的回答当它们碰面议论此...
本期的三位作者的作品在诗学上体现了较大的差异,将这种差异性较大的诗歌编发在一起,也是基于这样一种考量:汉语诗歌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美的多样性规定了诗歌形态的丰富性。伽蓝的诗歌,也许可以称之为“轻”诗,这是诗歌的一种现代品质。按照卡尔维诺的说法,所...
李瑾龙少1.缘何写诗?李瑾:诗歌创作并非是出于职业需求,而是自于兴趣爱好,故可戏云“清白无邪的事业”,往深了说则是借助诗歌挖掘、发现自我,进而探讨如下命题:使个我的存在成为一种真实的“可能”。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只有本人才可以见证自己/这个...
龙少鸟鸣这几天清晨,总有一只鸟按时在窗外发出“布谷布谷”的声音这期间还有别的鸟叫声,清脆而纤细似一场合奏。我仔细聆听着这些声响像红草莓亲吻孩童的嘴唇或者秋日,轻轻落地的橡果母亲说,她儿时在老家的竹园里也听过这样鲜活的叫声“叫声里有竹叶的香气”我想...
李瑾独居一人在家,内心也会涌出没有来由的悲喜,白云轻敲着窗子,一只只小兽将我的目光当作幽径,随时出没。即便偶尔抬头,也能够看见西山正在静坐,一串石阶从古建筑里面下来,进入我隐蔽的内心我读书、思考,想遥远的生者、死者内心有已知的宽恕,也有未知的罪过...
诚如诗人自己所言,李瑾的诗歌“存在着一个不允许进入的秘境”(《山道蜿蜒,一如我命》),这个“秘境”对知识分子来说,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用诗言说的使命。恰好,诗人有一首诗即为《使命》,他在其中认为蝴蝶“一定怀有不被他人了解的使命”——在这里,诗人与...
高鹏程身上有行吟诗人的气质。他的简历上醒目地写着:宁夏人,现居浙江。从“黄土高原”到“海岛之滨”,诗人在不停地行走中,召唤词语的魔法石。他“行走的地域,大都是处于偏僻的乡野角落,远离人居,远离城市与喧嚣”,其诗取材自由,因景而发,因势赋形,带有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