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5213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南山2020
  • 林沐风
  • 易梦
  • 断翼孤蝉
  • 那庚
  • 蓝欧

摘?要:付秀莹作为“70后”乡土小说的重要代表性作家,《陌上》是她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芳村”故事的延伸与集大成之作,能够代表“70后”乡土小说的高度。《陌上》通过对芳村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描摹表现出现代乡村在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上的“常”与“变”...

浏览全文 阅读(29472)
主持人语3 2023-11-09 08:48

张丽军21世纪中国的乡村发生了历史性剧变,书写新时代的乡土文学已经成为一个极为艰巨而又极为迫切的任务。海峡两岸的新一代“70后”作家对此进行了较好地回应。付秀莹的《陌上》、梁鸿的《出梁庄记》、叶炜的“乡土中国三部曲”、房慧真的《河流》和鲁敏等作家...

浏览全文 阅读(29629)

李桢摘?要:自《人民文学》2010年第2期推出“非虚构”栏目以来,文学评论界关于“非虚构”写作的论争此起彼伏,从具体作品的分析到名称源流的梳理,从作品的社会效应到作为一种文学思潮的观察,都被吸纳进了探讨和研究的范畴。然而,栏目以及发表作品与刊物之...

浏览全文 阅读(29747)

辛捷璐摘?要:苏童小说被称为“想象的诗学”,而形成这一审美建构的成因,在于他拥有清醒而自觉的母语写作意识。汉语言母语是一种独特的表意语言,苏童充分领悟了母语文学的“会意性”要义,并将其转化为审美想象力,熔铸成特定的创作思维范式,从中彰显了近乎纯粹...

浏览全文 阅读(29836)

王蕾摘?要: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对本源性问题“人是什么”与社会性问题“人应当是什么”的思索中,人类一直在不断地探寻着。从神话想象、图腾文化到原型批评,它们构画或指向的内容映射到具体的世俗生活中便成为了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传统的“四大民间故事...

浏览全文 阅读(29909)

赵树勤杜娟摘?要:1980年代至今,蒙古族女性文学研究已经走过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作为“论证环节”的研究存在,抑或是作为“独立现象”的研究形态,都呈现出其独有的意义和特点,但仍存在碎片化、对民族性的过分倚重、西方理论接受的滞后等明显缺失。...

浏览全文 阅读(30045)

彭涛摘?要:网络电影批评的崛起,对中国电影批评影响深远,而且极具有文化意义。它本质上是电影批评的“媒介化”转向,是批评的意识形态、方法论和手段的整体转向,体现出了一种范式转型特点,亦即库恩所言的“范式”再造。虽然这种范式还在形塑之中,但它的社会影...

浏览全文 阅读(30166)
本质坚守与个性彰显 2023-11-09 08:48

周星摘?要:文艺批评与评论作为创作引导和欣赏指导的重要一环,一直具有自身的独立性。但时代变化和审美趣味的改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环境,导致文艺批评已经不是既往的模样,认识到时代变化而调整文艺评论的旧俗,适应新的受众群落变化而坚守文艺评论的价值,根...

浏览全文 阅读(30331)
主持人语2 2023-11-09 08:48

周星本专题是一组关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文艺评论认知类的文章,虽仅聚合两文,却都是针对性强的文字,指向的都是关乎文艺批评的相关问题,都有浑融的整体观,都对当下的文艺评论诸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认识,还强化了文艺评论和强调文艺发展需要评论来指导的深意。聚...

浏览全文 阅读(30344)

亚思明摘?要:以布迪厄的“文学场”为理论依托和阐释框架,李永东的“租界文化”研究将文学艺术形式与社会生产机制联系起来,避免从内部或外部的孤立视角来切割文学和社会、历史的关联,置作品于客观化和物质性的考察之下,以期达到对文本的理性认知。同样,他在“...

浏览全文 阅读(3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