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5350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龙富金
  • 胡侃
  • 藍光雨
  • 沂河渔翁
  • 孤独玫瑰
  • 牧雪吹箫

张荣翼当今我们处在一个文化转型的时期,这里转型可以在多个不同的层次来理解。它是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科技的以及人的心理的多方面的一种综合变化。在这样一个转型过程中,包含了两个重要方面的因素来对学科问题产生影响。一是社会变化造成了人文领域本身的状...

浏览全文 阅读(26927)

編者按: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之争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仍是文论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域,而“如何进行话语重建”似乎是一个更为关键的学术点。在诸多的研究与争论中,聚焦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衍生出本土化与西方化的两种不同思考路径,即研究如何实现“中国古代文...

浏览全文 阅读(27331)

韩松刚在可资研究的文本越来越多,而文本研究越来越少的当代文学研究中,因研究对象的不尽如人意而产生的价值质疑使得这一学科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顾彬的“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判断虽然耸人听闻,现实状况却也相去不远,面对每年成千上万的文学作品,如...

浏览全文 阅读(27405)

曹霞今天的文学批评不仅处于弱势,而且总是受到大众的苛责与诟病。相较之下,20世纪80年代生机勃勃的批评界则让人忆念和追慕,“80年代是一个开放的、变动的时代,那时候人们会分享一些不同的价值观。所以那时候文学批评变得非常活跃”{1}。借用韦勒克的说...

浏览全文 阅读(27391)

刘大先每个人都是批评家。咿呀学语的儿童会通过摔打和哭闹表达对玩具的不满,出租汽车司机在乘客那里展示他对时局的政治见解,邻居老阿妈则在张家长李家短中曲折地贯彻她的道德观……这是根植于人性本能的自然状态。但是,对于一个专业文学研究者而言,批评意味着什...

浏览全文 阅读(27488)

郜元宝因为教学研究的关系,我时常查阅“五四”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些论著,在这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个印象,不知是否属实,一直未曾与朋友们切磋印证,但又长期萦绕心头,挥之不去,差不多成了一个心结。这印象就是: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学界批评和研究同时代作家作品...

浏览全文 阅读(27638)
主持人语 2023-11-09 08:48

王尧+房伟2016年6月19日,“文学批评与当代文化建设”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召开。诸位专家学者针对当代文学批评问题,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这个小专辑共4篇文章,郜元宝教授的《关于当代文学批评的一个模糊印象——从的批评与研究说起》是一篇“真诚”之作。他...

浏览全文 阅读(27723)

何林军对于学者来说,学术诚然首先是一种谋生方式。人都得活着,这是基本的大前提,所以把学术当作谋生方式,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很多人停留于这一层面而不再前进,于是对学术无兴趣、无追求、无倾情投入,学术沦为了“饭碗”和一种工具性活动。他们有学者之名,...

浏览全文 阅读(27816)

王欢欢+赵炎秋王欢欢:赵老师,很高兴采访您。您在外国文学和文学理论两个方面都做出了不菲的成绩。您对自己有何评价?赵炎秋:谢谢。很高兴能与你有这样一个交谈的机会。我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个成功的学者,从事学术工作三十多年,虽然也出版了十来部书,但真正拿得...

浏览全文 阅读(27921)
图像时代诗画差异论 2023-11-09 08:48

一诗画关系一直是批评家们关心的问题。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18世纪之前占主流地位的观点一直是诗画同一说。18世纪后半叶之后,诗画差异论逐渐走向前台,占据主导地位。实事求是地说,两种观点都有自己的理由。诗画同一说侧重的是诗画的共同点,这一共同点是由...

浏览全文 阅读(2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