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港
《文学港》杂志为大型文学双月刊。新小说、新散文、新诗歌。立足宁波,面向世界,辐射江南。主要栏目: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专刊、杂书过眼、灯下笔谈、散文随笔、文学评论、中国新诗歌专刊等。
文集访问量: 14686 次
音乐列表
黄志昌大会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农村正处于大集体时代。那时候,农民吃的是“大锅饭”,挣的是工分,一起出工,一起收工,晚上还经常参加群众大会、学习政治、聆听报告、揭发批判、观看演出什么的。频繁的政治运动和聚会就得有一处合适的场所,当时的农村一穷...
张仿治一天还没亮,住村东头的西门珍珠就跑到隔壁敲门了:“东郭嫂子,起了吗?”东郭嫂子还来不及回答,倒敲醒了正在做梦的东郭兴旺,他嘟哝着问媳妇那么早起来要去干吗,东郭嫂子说,昨晚与西门姑娘约好了,去冀州呢。“那么远,去冀州干吗?”“你不知道,现在那...
虞燕这地儿是我反复侦察、比对后定下的,门口挂了一溜红灯笼,喜庆得很。我选中这里,当然不是相中它喜庆。这是个饭庄,叫缘来饭庄,分上下两层,半仿古建筑。停车场紧挨着,不大,仅限于在饭庄用餐的顾客停车。这种不伦不类的饭店我见得多了,自以为搞得有特色,其...
袁志坚宿墨指的是隔夜发酵的墨汁,胶和墨分离了,水分蒸发了,墨汁不再滋润新鲜。很少有人用宿墨作画,或许因为宿墨是难以掌握的,中国画要求“气韵生动”“以墨取韵”,如果不能妙用宿墨,容易下笔迂滞,失之板结,缺乏光彩。将宿墨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拓展中国画...
李蔚超2015年,贾樟柯电影《山河故人》出世,评论家毛尖与贾樟柯开撕,起初说的是赵涛的脸,要么过老,要么显嫩,总之作为镜头语言,已不再自然。赵涛的美曾与中国和汾阳互文,她的美是生活中的凡人,就像贾樟柯的电影里,行走的都是中国人,始终跳动着的中国脉...
王宁山一、2022年杭州8月的一个下午,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浙江大学的李莎博士,从美国返乡探亲。浙大专车来接机,一位国家安全部到浙大外办挂职的王姓年轻人,负责李博士探亲事宜。“我妈中风病情如何?我凭医院传真诊断书才获美方准假的!”“放心,到地儿就明...
柯平庆历年间的幽灵建炎四年深冬的明州,一个流亡中的皇帝慌不择路的偶然途经,让这座以美丽富饶著称的城市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短短十来天的逗留,带来的后果是尸骨遍野,十室九空。尽管后来历史学家们异口同声将这归罪于金兵的残暴,事实上真正的罪犯却是他手下的官...
张利良离开村庄半里路,北面的坡地上,有一处“义冢地”。暑假,父亲带着我们去那块地里做帮手摸地头,割菜、打番薯藤脑什么,番薯地里肥头肥脑的大青虫蠕动着,吓得我手脚冰冷。地边油桐树上绿头乌鸦“呱”一声,我的头发毛倒竖起来。大人们忙得不跟孩子多交流一句...
张欣那时候的钱大,一毛钱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买一个方格本加一支铅笔;一瓶散装酱油;两根红小豆棒冰;还可以看一场电影。那时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分钱就可以消费,一毛钱就可以过像样的生活。几百块钱是首富,几千块钱就是巨富。我家的邻居里好像没有巨富,首...
庞余亮那时候的书房写下“那时候”——我心里一震,像一根被扯断的晾衣绳。那时候的书房,是安了简易木门的书房,四平方米的小棚屋。那时候,还有蟋蟀。三只蟋蟀。我根本不知道那三只蟋蟀是什么时候搬进书房的。那时候,我的小书房在乡下,书房外便是学校的泥土操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