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散文诗
《星星》诗刊历来注重奖掖具有独立性、代表性、创造性的当代诗人和诗歌评论家,连续举办《星星》诗刊年度奖,包括年度诗人、年度诗歌评论家、年度散文诗人和年度大学生诗人等四个奖项,是国内设奖最早、连续性强、最具公正性和权威性的专业诗歌奖项。
文集访问量: 15312 次
音乐列表
徐书遐一根针丢了徐书遐给女儿做完褥子,习惯性把针别在左侧的衣襟上,这是早年母亲别针的习惯。针不知什么时候没了,遍寻了床上地上,它带着自身的沉能走多远?夜里,我梦到它,闪闪地躺在似乎床板与地面接触的地方,却怎么也够不到它。一根针都能走,我躲在哪里,...
李之平万物同喜李之平人到中年我们习惯在对方的眼神中读出悲喜习惯在晚饭后用平稳的语调消磨睡前的无趣我们渐渐懂得平静的快乐就像无忧的佛明白自己的处境是自在的福报依赖和尊重已经抵消了拌嘴和责怨一些小插曲鼓舞我们继续牵手沿途将有更多风景瞧那些欢腾的鱼儿罕...
兰田这就是人生兰田我第一次看到“人生”这两个字的时候,还是在少年时期。或许是青春期必然要有的伤春悲秋,那时候写东西、说话,总爱拿“这就是人生”一类的话说事,俨然一副智者的模样,好像自己经历了多少事情一样。但不知从何时起,“人生”这两个字再不敢妄谈...
王觅渐入缓滩王觅细读这三首诗,如在河边嬉戏的午后,从水中拾起远方飘落来的叶子。三片叶子的纹路各不相同,但颜色相似,都是在由绿转黄的临界处,隐去了热情,愈发转向深沉。在《万》叶中,叶脉平缓地展开,“人到中年/我们习惯在/对方的眼神中读出悲喜”,如洛...
若松日常性的诗意觉知若松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提出了著名的“陌生化”命题,力求唤醒审美主体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以重视,在审美惯性或倦怠中激活对事物的原初感受,使石头成为石头。本期的三首诗歌《万物同喜》(李之平)、《一根...
蒋德均人间真情的诗意表达——读周苍林新诗集《喊一声》蒋德均1诗人的世界总是温婉深情而充满诗意的。苍林兄也不例外。用充沛的感情写出生命的美好,用美丽的心灵写出生命的传承。将自己的情感酝酿在风里、水里,让思想在万里天空中粲然开放,让灵魂在大地上自由游...
黄昌成赵卫峰历史与现实意旨的殊途同归——郭性汶诗歌论析黄昌成赵卫峰郭性汶的诗歌,有两个特点相当显著,一是对历史的个性抒写,另一则是对现实的独特“关怀”。简而言之,郭性汶为我们呈现了两种诗:历史诗、现实诗。基本上,结合其语言和意象的印记,我们比较容...
卢辉从知性中构筑诗歌造型及精神疆域——从曾章团的诗集《镜像悬浮》想到的卢辉“整个下午,我坐在水泥丛林中/每一口清茶,都有兰香回归血脉/每一次冲泡,都能看见/白马弯弓的身影”。当诗人曾章团把成年时期那阳刚的毅力与萌春年华那阴柔的微力结合在一起时,他...
陈娟新诗史书写的新的可能性——评张德明《百年新诗经典导读》陈娟事物的命名体现事物自身的建构方式,新诗从诞生之初就深陷于命名的纠纷,白话诗、自由诗、现代诗、中国新诗、现代汉诗等概念的提出,呈现出诗歌本体的自觉及研究者对诗学特定领域的关注。就一般意义...
刘晓彬南昌诗派:本土写作的两种文化向度刘晓彬从提出以“本土、自然、创新”作为“南昌诗派”的艺术主张,并强调“‘南昌诗派’以诗人地域的一致性,带有明显南方生活的写作特征,承继江西田园诗及江西诗派的江右诗歌精神,在当今多元化的世界作出有探索性的多样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