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风
《闽南风》坚持以文学性、地方性、纪实性,兼顾社会热点、生活话题,力求向广大读者提供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俱佳的文学作品,贴近时代、贴近读者,努力更大容量、更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
文集访问量: 8051 次
音乐列表
林穆这几天一直在抱怨我自己,干嘛总要千里迢迢、千辛万苦地出外旅行而不先欣赏家乡的名胜古迹?其中强烈震撼着我的,是家乡的威惠庙!车子由旧镇政府向南一拐,后壁沟村的威惠庙红墙金顶,赫然显现于眼前。伫立广场,是一副石刻楹联“名垂青史功劳著,泽被漳霞禋祀...
巫汉平盛夏时节去的腾冲,正逢那儿的雨季。高黎贡山的巨大山体阻挡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留住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位于西麓的腾冲成为云南的多雨区。雨也不是整日整夜地下,而是淅淅沥沥,缠缠绵绵,骤雨时歇,乍阴还晴。空气中弥漫着湿润清新的味道,远山在淡淡的...
施毅平盛夏七月,难耐酷暑。蓦然想起县城的后花园,想起放眼是绿、满眼是绿的龙溪古镇——南浦,去那里的全国“美丽乡村”走透透。南浦地处闽南漳浦县西北部,距县城仅18公里。这里逶迤数十里的大起、老灶、大坪、大帽等山峰连绵起伏,环抱着绿色的南浦盆地。四面...
林长华树冠如巨伞,枝丫若游龙,气根似髯须,像一位饱经沧桑、老态龙钟的叟者,这是我给榕树描绘的“肖像画”。榕树虽然没有鲜花的艳丽和芬芳,却是海峡两岸文人墨客喜欢抒情寄意的对象。千百年来,海峡两岸同胞崇榕爱榕,充满着人情味和神圣感,并演绎成一种独特有...
雪玲珑早期的闽南嫁妆是很有讲究的。不但有吃的、穿的、日常用的,还有祭拜祖先和神明的贡品。因为名目繁多,闽南人通常把嫁妆分成好几担,且每一担嫁妆都有其特殊的寓意。话说三十几年前,俺家哥哥把嫂子迎娶进门的那一刻,她那陪嫁的一箱箱嫁妆让我们格外好奇。考...
简清枝湘桥是水做的。湘桥的一边是蜿蜒的九龙江,九十九湾内河绕村而过,称为湘江,旧时有一桥供学童通往隔岸上私塾,故名湘桥。我们是黄昏时抵达湘桥的,夕阳下的湘桥安谧而美丽,火红的斜阳映照着波光粼粼的大江,苍茫的暮色正逐渐将湘桥村拥抱在怀里。站在晚风中...
陈力水看到孙女有满屋玩具,却成天埋头写作业,没空去玩。想起我童年,虽无什么玩具,却不乏娱乐,有充裕课余时间去休息,有许多民间游戏来玩耍。那时我常在“走关”、“救国”、“匿踮找”、“走相掠”、“趋脚鸡”等游戏中玩得十分痛快。其中有一种名叫“十二生肖...
何也一古代市镇有一种叫脚行的,是专门替人扛抬货物的行业,其活动多在附近区域。若是远程,危险性增加,已具物流性质,这时候经营的便是镖行了。旧时在闽南乡下,挑夫叫“担大路担”。前一个“担”为挑、后一个“担”为担子之意;“大路”并非路面平坦宽阔,而是指...
韩守泉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南靖县医院、中医院和山城卫生院有一批医德医术颇受群众赞许的大夫。可以说他们是那个年代的南靖名医。他们如今有的已经作古了,有的早已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了,而那些比较年轻的虽然退休了,依然到单位坐诊,为许多喜欢找他们看...
安琪一想到“我眼中的漳州男人”,脑子快速反应出的居然是现居厦门原籍漳州的女作家赖妙宽的长篇小说《父王》,说的是主人公杨二福一生的故事。这个土生土长的漳州人,孩提时有过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那是1932年4月红军进漳的时候,本来他是有跟随红军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