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是由河南省文化厅主管主办、传奇故事杂志社出版的一本以解读历史为主旨,集知识性、品位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文化刊物。现分为红、蓝两个版本出版。《百家讲坛》(红版)以正说历史为主,强调探究历史真相。同时,还将涉及地理、天文、文学理论等诸多方面。在2010年,我们将诚邀名家、专家,加大原创、首发;推出重量级人物,打造历史经典;更系统、更系列,突出本刊的唯一性、权威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文学性和生活化并存,使刊物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百家讲坛》(蓝版)走出“正说”历史局限、弘扬深度悦读、纵论社会生活
文集访问量: 13287 次
音乐列表
闫达周公国的姬根跟他哥姬朝吵着分家,听说就要抄家伙了;魏武侯死后,其子魏警和魏缓也开始对砍。收到谍报,韩懿侯很兴奋,不禁又在心里大骂刚被他搞死的亲爹。他爹在几年前灭了郑国,这事听起来挺牛的,却是个坑。本来平起平坐的魏国俨然已成“天下第一”,现在不...
程刚“百日维新”失败后,慈禧却总是高兴不起来,觉得很多官员都在疏远自己,自己的地位也岌岌可危。由于封建思想作怪,慈禧开始对一些自然现象特别敏感,有时看到树叶掉得多了也会十分伤心,认为是不祥之兆。偏偏李莲英在这段时间开启“神隐”模式,总是不见人影,...
郁栀子成丰九年(1859年),年近花甲的张集馨终于撞了大运,升任福建布政使。时任闽浙总督的庆端是“根正苗红”的满洲镶黄旗人,没等张集馨到任就公开表示不欢迎他,阴阳怪气地说:“福建怎能容下如此排场的布政使,他又如何看得起我这个上司?等他来了,必须仔...
刘诚龙历代世人争当名利场上的运动员,较量极为激烈,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祖禹却是个稀有的“不动员”。他生于书香门第,后来家道中落,穷得叮当作响,房屋不是灌风就是漏雨。他靠教书授徒为生,薪水十分微薄,只好兼职上山打柴、下河捞虾补贴家用。他并非无才傍身,而...
宋慧敏大宋不仅是读书人的天堂,也是读书人女儿的玫瑰园。那些读书人一旦跨过国考的彩虹桥,融入主流社会,就开始在另一件事上下功夫——为待字闺中的女儿寻找幸福,同时也是为家族事业寻找人力资源,开辟更广阔的根据地。李昌龄头脑活络,国考后很快脱颖而出,因为...
沧海明月生五代时期,成都郊外有户王姓农家,由于连年战乱、缺衣少食,便将13岁的儿子王昭远送到附近的寺里。住持看他生得聪明伶俐,便让他做了侍奉起居的童子。幼年的饥饿经历使他很怕被送回家,便用心讨好住持,久而久之练就了阿谀奉承的本领。公元925年,唐...
侃大山西晋最后一位皇帝晋愍帝刚去世,文武百官便奏请司马睿登基。按照程序,第一次被推为皇帝是不能同意的,一般要谦让三次才行,这是固定套路,谁也不会当真。偏偏周嵩上疏夸赞司马睿谦让得对,因为正值国家动荡,应先收复故土,现在称帝太没责任心了。这显然有点...
李舒民国京城饭圈一开始还是男人的世界,每个党派的名字听起来都很吓人——追谭鑫培叫“痰迷”,爱杨小楼叫“羊迷”,迷王瑶卿叫“瑶痴”,而梅兰芳资深粉最可怕,叫“梅毒”。虽是直男粉丝团,但也细分为很多种。文捧:找名流作诗,找贵人题匾,酸酸溜溜,吹吹唱唱...
看鉴君苏洵的科举道路远不如两个儿子顺利,好在儿子长脸,他的才华也不差,所以很快与当朝文臣打成一片。靠着圈子,苏洵不用参加考试就获得一顶“霸州文安县主簿”的乌纱帽。主簿是宋朝级别最低的文官,每月薪水只有七贯铜钱。但苏洵很爱面子,一当上官就在开封宜秋...
伊森唐朝确实是中国史上非常开放、接受留学生也非常多的一个时代,但并不是唯一的时代。唐之后,宋元明清因种种原因都向外国留学生敞开过大门。作为留学生的遣唐使,大唐政府对他们很不错。在唐朝,中国学生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准备科举考试,留学生却可直接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