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是由河南省文化厅主管主办、传奇故事杂志社出版的一本以解读历史为主旨,集知识性、品位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文化刊物。现分为红、蓝两个版本出版。《百家讲坛》(红版)以正说历史为主,强调探究历史真相。同时,还将涉及地理、天文、文学理论等诸多方面。在2010年,我们将诚邀名家、专家,加大原创、首发;推出重量级人物,打造历史经典;更系统、更系列,突出本刊的唯一性、权威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文学性和生活化并存,使刊物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百家讲坛》(蓝版)走出“正说”历史局限、弘扬深度悦读、纵论社会生活
文集访问量: 13550 次
音乐列表
刘继兴光绪年间的一天,一个衣不遮体的乞丐在山东堂邑县沿街乞讨。他口中念念有词,连说带唱,时而装扮成猪狗模样,时而又学驴叫,惟妙惟肖的表演与好玩的唱段引得围观者一阵阵哄笑,只因他的唱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乞讨,我积钱,修个义学为贫寒。”这个乞丐就是...
陈林垂拱四年(688年)夏,游民唐同泰谎称在洛河中拾得“奇石”,上有“圣母·临人,永圣帝业”字样,并奉表献之。武则天大喜,诏令拜受“宝图”,并提拔唐同泰为游击将军(军分区司令,从五品)。第二年,僧人法明等人敬献《大云经疏》,牵强附会说武则天是弥勒...
佚名1947年2月,在尚底于国统区的山东济南,《八千里路云和月》在大华电影院公开上映。一时观者云集,票源紧张。一位国军空军彭中士买不到票,便大摇大摆地往电影院门口走去,企图以自己的身份逃票入场。然而,大华电影院请来协助把门的宪兵挡住了他的去路,还...
八千里路云和月东晋名士殷浩,年纪轻轻就成了声名远播的清谈大师。每天日出时分,殷家大门都会准时打开,等在门外的粉丝纷纷自报家门并递上名片,殷浩就让助理排出时间表,一拨一拨地接见。殷浩一直无心出仕,每天吃穿不愁,被粉丝包围的感觉也不错。十年隐居期间,...
苏格民国女子中,与陆小曼并称为“南唐北陆”的交际花唐瑛,不但讲究穿着打扮,而且很有头脑,懂得把握时尚,是民国时期引领上海时尚潮流的风向标,名副其实的时尚女皇。唐瑛出生在一个生活优裕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在衣食住行上备受照顾。传闻她有十个描金箱子,里...
洛伊出场不太光彩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四起,并州小混混王君廓也想趁机分一杯羹。但欲成大事,必须得有个好帮手,他环顾四周,只有叔叔最合适,可叔叔是个本分人,打死也不同意。这事要是换了别人可能就此作罢,但王君廓不会,他眼珠一转,改天就跟叔叔说,婶婶与邻家...
长秋抗战时期,蒋介石在陪都重庆亲下手令处决了三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其中一个是中央信托局运输处处长林世良。论品级官阶,小小运输处处长不过是个小爬虫,何以敢称“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事情由来,还得从林世良当上运输处处长说起。中央信托局是1935年由国民...
舞文弄墨明朝永乐年间,苏州有个青年作家叫孙潼。孙作家年纪轻、精力旺,很容易做出些冲动的事情。这天,江苏巡抚周忱正在办公室喝茶,冷不丁见眼前站了一个人,吓了一大跳,定睛一看,正是孙作家,他腋下还夹着一个黄包包。周忱客气地问:“你有啥事?”孙作家倒也...
余显斌那年,曹操和吕布火拼,前锋夏侯惇手下有个军头,对自己官职很不爽,可也没办法,因为曹操提拔人看军功,而他没有。一天,他弄了一壶酒,一个人落寞地喝着。这时,一个兄弟走了进来,问他想不想升一级,然后看周围没人,说可以去投奔吕布,如果能抓一位将军过...
阎泽川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一个小镇上的年轻人因恐惧受伤和死亡,迟迟不愿应征,导致征兵工作进展迟缓。不久,小镇的征兵站前贴出了一张海报,内容如下:参军有两种可能,不上前线或上前线;不上前线不要紧,上前线有两种可能,不负伤或负伤;不负伤不要紧,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