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蓝版)
《百家讲坛》是一本以解读历史为主要内容的大众文史期刊,由河南省文化厅主管主办、传奇故事杂志社出版,每月出版两期,分为红、蓝两版(即中旬刊和下旬刊)。
文集访问量: 5743 次
音乐列表
◎日月重开头顶诨名闯官场◎日月重开明代官场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给人取诨名,这些诨名有少数是中性甚至褒义的。比如徐阶被称为“甘草阁老”,形容他像甘草这味中药,药性温良。但总体来说,官场诨名以贬义居多,取诨名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攻击的形式。明初苏州知府陈...
明朝科举看颜值如果你是美男,那你在明朝更有可能考上状元。然而明朝的官可不好做,很容易被特务盯上,被皇帝砍头。你最好明哲保身,最多被人起一个难听的诨名。明朝经济繁荣,但一不小心就会买到赝品。不过到了动荡的明末,你会发现“担心买到赝品”也是一种幸福,...
◎覃仕勇立储还要学老爹◎覃仕勇雍正登基后,为了避免兄弟相残的悲剧重演,他创建了一个秘密建储制,把太子的名字藏匿在匣子内,再将匣子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不过,雍正本人并没能真正做到“秘密”建储,因为天下人都知道,雍正藏匿在“正大光明”匾...
◎大海玄奘:辩经无敌手,富贵是浮云◎大海公元631年,玄奘经过四年的艰苦跋涉,终于抵达了印度戒日帝国的佛教圣地那烂陀寺,见到了年过百岁的戒贤法师。玄奘在这里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得到了高僧的待遇。在之后的几年里,玄奘为学习佛法走遍了整个印度。公元6...
◎鹿鹿礼清末大臣:活也洋务,死也洋务◎鹿鹿礼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京师谣言四起。传说光绪与慈禧矛盾激化,新党康有为、谭嗣同意欲对慈禧不利。这些真真假假的谣言令户部左侍郎张荫桓有几分担忧。因为他既是康有为的同乡,更是康有为与光绪之间的桥梁...
◎黄如一不听话的将军也是好将军◎黄如一宋初军事制度中有一条“硬杠子”:依诏用兵。宋太宗尤为重视这条军纪,每次作战都会亲自下发“阵图”,严令前线将领必须依诏作战,否则就是违诏。将领们也都小心遵从,因为只要依诏用兵,就算输了也是皇帝的责任,而如果违诏...
◎史来史去错过皇位,马厩旁睡◎史来史去戊戌政变失败后,光绪被囚禁在瀛台,慈禧再一次站到了权力巅峰。此时的慈禧一心想废掉光绪,于是与宠臣荣禄商议将端郡王载漪的儿子溥俊立为皇帝。溥俊只有15岁,而且是一个只会吃喝玩乐的公子哥。当时近支宗亲中有很多有才...
◎天下正好捍卫礼仪,虽死无憾◎天下正好汉文帝时的郎中袁盎信奉儒家,认为人们应当按“礼”行事,不能有僭越行为。淮南王刘长仗着自己是皇帝的亲弟弟,到京城杀了自己的仇人,而没有受到处罚,他就更嚣张了。袁盎劝汉文帝,不能让诸侯王太骄横,这样下去会出问题的...
◎喻大华官员捣鬼,善举变味◎喻大华嘉庆没有想到,六十大寿时自己烦恼重重。而第一个烦恼便是由他想普免天下钱粮引起的。乾隆曾经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年免除农民的漕粮负担—对八个征收漕粮的省份免税。这确实给了老百姓大实惠,老百姓发自内心地歌颂皇恩浩荡。嘉...
◎郭晔旻公使出访,拼的就是傲慢◎郭晔旻1654年,沙皇俄国政府派赴中国的第一个正式使团——巴伊科夫使团来到清朝都城北京。语言问题没有成为沟通障碍,可礼仪问题却成为双方争执的焦点。在清廷看来,这个来自遥远的俄罗斯的使团跟朝鲜、安南的使团没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