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作品 |
| 作品标题 | 人气 | 日期 |
林语堂对民俗学之影响探述
|
0/46292 | 2023/11/9 |
《雅俗通十五音》与今漳州音比较——为纪念《雅》
|
0/46242 | 2023/11/9 |
黄道周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
0/46225 | 2023/11/9 |
黄道周之渔鼓溪顿坑考
|
0/46276 | 2023/11/9 |
黄道周《太仆寺少卿石莲汪先生墓志铭》考析
|
0/46272 | 2023/11/9 |
鼓浪屿宗教多元化的历史、成因及特点
|
0/46109 | 2023/11/9 |
慈善活动与佛教振兴——浅谈南亭长老的宗教竞争意
|
0/46068 | 2023/11/9 |
明代长泰县倭患与高安军抗倭述论
|
0/46090 | 2023/11/9 |
秦家懿与朱子学界的中外交流
|
0/46102 | 2023/11/9 |
基于海丝文化视野的闽南民间文艺方向硕士研究生培
|
0/46114 | 2023/11/9 |
“身份迷思”与“创伤记忆”——钟理和小说“泰利
|
0/46084 | 2023/11/9 |
台湾生态散文的生活记忆与生命哲理
|
0/46108 | 2023/11/9 |
论宋初西昆体对苏绅诗歌创作的影响
|
0/46055 | 2023/11/9 |
闽中十才子涉海诗解读
|
0/46002 | 2023/11/9 |
福州分灯吟社唱和考论——兼及屏山环翠楼的文学活
|
0/45991 | 2023/11/9 |
| 页次:14/41 每页:15 共608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