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写留言 |
留言编号:(9942) | 信息内容 | ||||
|
留言日期:2009/12/12 22:06:59 田牧老师好,看到你推荐的《金缕曲》,很想知道它的格律,我买的词调格律上面没有,麻烦有时间详解一下,谢谢。喜欢纳兰和顾贞观填的《金缕曲》,谢谢 版主于 2009/12/13 9:47:02 回复: 棋王朋友: 你好! 《金缕曲》是《贺新郎》的别名。这个词谱最早来源于苏轼词,其词中有“乳燕飞华屋”一句,所以后人又将词调称为《乳燕飞》,实际上,当时苏词标明为《贺新凉》。南宋词家叶梦得在苏词的基础上重新校正词格,始称为《贺新郎》。《金缕曲》还有别名《金缕衣》、《金缕歌》、《金缕词》、《风敲竹》、《貂裘换酒》、《雪月江山夜》。但最常用的词牌名是《贺新郎》、《金缕曲》。 此调历来以叶梦得词“睡起流莺语”为样板,辛弃疾词“瑞气笼清晚”也是常用样板。 《金缕曲》一百一十六字,前后段各十句、六仄韵: 睡起流莺語。 中仄平平韵。 掩苍苔、房栊向晓。乱紅无数。 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韵。 吹尽残花无人问。惟有垂杨自舞。 平仄平平平平仄。中仄中平中韵。 渐暖霭、初回轻暑。 中中仄、中平中韵。 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 中仄中平平仄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惊旧恨、镇如許。 中仄仄、中平韵。 江南梦断蘅江渚。 中平中仄平平韵。 浪黏天、蒲萄漲綠。半空烟雨。 仄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韵。 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蘋花寄取。 平仄平平平平中。中 |
||||
留言编号:(9934) | 信息内容 | ||||
|
留言日期:2009/11/28 19:56:20 多谢先生对拙作《夜行古驿路·偶得》之点评,先生抬爱,诚惶诚恐,荣幸之至。学生虽久涉词坛,然少有建树,日后还望先生多多指教,敬谢... 版主于 2009/11/29 22:12:03 回复: 谢谢烟雨江南文友的留言!有时间望多交流。 期待更多佳作! |
||||
留言编号:(9918) | 信息内容 | ||||
|
留言日期:2009/11/25 9:02:09 谢谢先生对shanque的作品长期给予的关注和支持,初学填词,又不是学文科的,让您见笑了。希望多多指导。 版主于 2009/11/25 10:38:54 回复: 你好!看得出,你的作品还是有相当的功力的。如果能多练多读,相信写出很多佳作。 祝好顺颂文祺! |
||||
留言编号:(9900) | 信息内容 | ||||
|
留言日期:2009/11/15 13:12:48 感谢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对拙作不厌其烦的指点。学生在此想请教老师一个问题,近看到老师步愚生拙作曰“新韵”问老师何谓“新韵”他和古韵是相对的么?再者和古韵有何本质上的区别。问好! 版主于 2009/11/15 16:13:37 回复: 是的,“今韵”与“古韵”是相对而言的。 “今韵”就是按照“普通话”的音调确定的“韵”,这是最近几十年,特别是大力推广普通话之后才流行和完善起来的。现在有很多“韵书”是按普通话整理、编写的(一般都会注明),也有少数用方言整理编写的韵书(适合方言民歌使用,不是主流)。 整理“今韵”的依据就是汉语拼音的“韵母”(含韵头、韵腹和韵尾)。 古代虽有普通话(有语言变化的历史),但适合北方部分地区使用,不是全国通行的。由于经济文化等因素,全国各地基本上使用不同的地区语言(或方言)。但是,官方和科举对音韵的使用还是有规定的。这些规定都体现在各朝各代使用的“韵书”中,这就是我们通常简称的“古韵”。现在比较权威的就是《平水韵》、《词林正韵》等。 由于语言是不断变化、更新的;“今韵”与“古韵”绝大部分还是相同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不同。比如,我最近填的词《虞美人.感秋》中,“南”与“蓝”古今都同韵,但与“滩”今韵相同,古韵不同。 你可以发现,唐诗宋词的文字平仄以及音韵,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读音来校对,有相当一些是“不合律的;但在古代却合律。这是语言的变化。 我们今天判断韵字、音调的同异,主要根据就是 |
||||
留言编号:(9884) | 信息内容 | ||||
|
留言日期:2009/11/9 11:05:54 田老师所言学生注意到了,拙诗中丝竹为乐器,在此代指音乐,粗浮之意让老师见笑了。问好! 版主于 2009/11/9 13:00:42 回复: 易珒青朋友: 一首绝律共四句,四句独立成句,但每句应相互有关联,构成整体的协调而成篇章。起句如何立,接句如何铺,转句如何承,结句如何定,都应该考虑好,并使其顺畅。这很重要。一首诗,实际上就是一片短文(韵文)。 最近你的作品进步很快。可喜可贺! |
||||
留言编号:(9882) | 信息内容 | ||||
|
留言日期:2009/11/8 11:56:47 田老师学生昨日又胡乱涂鸦了一首望田老师给予点评 菊秋落日寒,暮色映秋潭。 寂寥池边木,丝竹不复还。 版主于 2009/11/8 14:05:02 回复: 易珒青朋友: 此作用韵准确;平仄方面,“廖”字平声,此处应仄。 第一、二句“秋”字重复,五绝最重“惜字如金”。 第三句“寂寥”修饰“池边木”不贴切;第四句费解;“丝竹”何物?乐器? 四句文字应该统一到整体的意境中,因此,“意象组合”是需要讲究合情理的。 |
||||
留言编号:(9871) | 信息内容 | ||||
|
留言日期:2009/11/5 10:28:16 经田老师这么一讲学生茅塞顿开,最近学生又胡乱涂鸦了几首词,望老师能做以点评,指出其中不足,以使我改正。 版主于 2009/11/5 12:31:59 回复: 易珒青朋友: 你的词我认真拜读。 喜欢诗词,一要多读,二要多练,定能获益匪浅。 期待佳作不断! |
页次:3/12 每页:7 共80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