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写留言
 留言编号:(9049)  信息内容
红棉
来自:广东中山
主页  邮件
留言日期:2009/6/27 20:27:10
日本东升,照耀四国九洲  (佚名)

巨龙施雨,掩没扶桑琉球  (红棉)

挫联一副,请田老师百忙给予片言只字的点评?

版主于 2009/6/30 9:57:08 回复:
出句第一分句平仄无误,第二分句用古音解,“国”字仄,合仄尾收之联律。但句中仅“州”字平音,为拗句,不合联律要求。如更多地从“机巧联”考虑,勉强可以。
对句第一分句平仄无误,第二分句四平尾,亦不合律。又,“施雨”不对“东升”。
(红棉好友,因近日事务繁忙,疏忽了及时回复。对不起,请海涵)
 留言编号:(9025)  信息内容
飘者无疆
来自:
主页  邮件
留言日期:2009/6/23 14:39:05
感谢光临,感谢点评,相信在您的点评后,我会进步的。
版主于 2009/6/30 9:40:22 回复:
飘者无疆文友!
近日因事务繁忙,疏忽了信息的及时回复。对不起,请海涵。
期待能读到你更多的好作品。
顺颂安好!
 留言编号:(9018)  信息内容
心言
来自:
主页  邮件
留言日期:2009/6/22 21:47:54
离娘伤心泪,点点润红妆。徐徐移莲步,一步一回望。这就是我当时要表达的心境。与郎情深离母初嫁时的感觉。前四句写完,还该续写,可写不下去了。老师,请您多多指教!
版主于 2009/6/30 9:34:53 回复:
此诗可在前面加入比兴诗句一联,以切入“离娘”之因,收尾一联亦应有所寄托。这样考虑章法似更好。另外,“莲步”一词古旧,难以新用。
 留言编号:(9017)  信息内容
心言
来自:
主页  邮件
留言日期:2009/6/22 21:30:12
田牧老师:您好!谢谢您的点评。这首诗该用《无题》吧,当时被朋友的诗触动灵感,即兴而为。题目是后加上去的,写完后便发上去,想请老师点评,老师一语中的,真乃高才也!但不知用怎样的题目才好呢?请老师指教!祝好!
版主于 2009/6/30 9:24:10 回复:
对不起,近日因公务繁忙,疏忽了回复。望海涵。
如未能找到更贴切的题目,还是用《无题》好。
 留言编号:(9010)  信息内容
易珒青
来自:
主页  邮件
留言日期:2009/6/21 10:48:13
谢谢田老师的指导,学生会好好努力的。还希望田老师能经常对我的拙作做以点评,批评指正。
祝好!

版主于 2009/6/22 7:58:10 回复:
相信你的作品水平会越来越高!
 留言编号:(8989)  信息内容
红棉
来自:广东中山
主页  邮件
留言日期:2009/6/19 12:24:34
谢谢田牧老师指导与教诲!学生学习了!
版主于 2009/6/19 18:57:01 回复:
红棉好友:
相信你随着对楹联了解的不断深入,写作的不断积累,一定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
祝好!
 留言编号:(8985)  信息内容
易珒青
来自:
主页  邮件
留言日期:2009/6/19 10:58:25
谢谢田老师能在百忙之中对我的陈腔滥调做以点评和斧正,田老师在我两首诗中都提到了“韵”,但我对古诗中“韵”的概念很模糊,还麻烦田老师能否抽空给我解释一下。
版主于 2009/6/19 18:54:18 回复:
易珒青文友:
“韵”的概念,古今都是一样的。简单说,就是文字的读“音”相谐,这需要不同的文字要有相同的“韵母”。我们今天可以从拼音的组成去理解。但古代是没有拼音的,尽管在明朝末年已经开始有人研究和使用拼音,但拼音的正式推广使用还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事情。此前,人们长期总结、归类出来了同韵的文字,编成了韵书。人们可以从韵书中找到韵部相同的文字。今天,只要熟悉拼音的人,不难从是否具有相同韵母的角度来分辨同韵文字。可以说,凡是具有相同韵母(韵头可以不同)的文字就是同韵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语言的发展演化,古、今有一些文字的读音是不同的。
关于对古韵的更多了解,你可以“百度”一下王力先生的“格律诗词”或其他资料查看。
祝好!

页次:5/12 每页:7 共80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姓名 信箱 头像
来自 主页 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