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7491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牧雪吹箫
  • 林沐风
  • 青石板
  • 姑娘为谁红了眼
  • 蔚青
  • 北侨三叔
经典美文 2023-11-09 08:48

本栏主持:慧超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一本难啃的殿堂级经典如果中国有哪家书店里没有《百年孤独》,大概类似于超市不卖矿泉水。但读过《百年孤独》的人,有大半会直呼“晦涩难懂”,坚持10...

浏览全文 阅读(38798)

本期嘉宾:陈颖“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钱锺书本栏主持:权蓉人类用石块垒起的如此坚固的大厦,是人类力量最伟大的结晶,也可能会夷为平地,而那一闪而过的言辞,那思绪飞扬时即逝的表达却延续了下来,但它不是历史的回音,不是纯粹的建筑奇迹或令人肃然起...

浏览全文 阅读(38918)
北平元宵细语 2023-11-09 08:48

文/唐鲁孙北平是元明清三代的国都,一切讲求体制,所以也养成了吃必以时、不时不食的习惯。上元灯节正月十八一落灯,不但正式点心铺不卖元宵,就是大街上的元宵摊子也寥若晨星。元宵节吃元宵,宋朝时就颇为盛行,不过当时不叫元宵而叫“浮圆子”,后来才改叫元宵的...

浏览全文 阅读(38987)
咏箸 2023-11-09 08:48

文/张二雄近有域外杜嘉班纳之设计师,公然嘲弄吾人之筷子,其言不逊,闻之愤然。故明其源,彰其俗,著其礼,三字成韵,率尔为文,以为回应焉。意非华夷之辨,理在互信互尊,斯维鄙怀也。溯源起,太公悟。伐竹丝,初名箸。后易名,谐音住。今曰筷,取意速。七寸六,...

浏览全文 阅读(38988)
不好惹的筷子 2023-11-09 08:48

文/吾云前一阵,一个意大利时装品牌发布了一则叫《起筷吃饭》的短视频,在舆论场上引起轩然大波。视频里,一位亚裔面孔的模特,神情诡异、动作僵硬,拿着两根筷子拨弄着碗里的意面、比萨等意大利食品,配文则是“如何用这种小棍子形状的餐具,来吃意大利伟大的传统...

浏览全文 阅读(39046)

文/张明扬1980年,当时的二月河还叫“凌解放”,35岁的他是一名民间“红学”爱好者,这似乎也是当时中国许多文学青年的共同追求。就在这一年,在红学研究上屡遭挫折的凌解放,给红学泰斗冯其庸先生写了一封类似“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的信,附上了...

浏览全文 阅读(39113)

文/刘鹏古人“暖宝宝”很有金属感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宋人在这首《立冬》诗中写到了“还借自家小火炉”,意思是约几个朋友来家里吟诗作赋,不过要大家自带小炉取暖。在古代,造型迷你的小炉可谓用途广泛,其中一个重...

浏览全文 阅读(39175)
舌尖上的汪氏父子 2023-11-09 08:48

文/王干汪朗是汪曾祺先生的大公子,资深媒体人,烧一勺子好菜,写一手好散文。我和他的交往可追叙到25年前。那时候汪曾祺老先生住在蒲黄榆,我被借调到《文艺报》工作,周末节假日隔三岔五地到老头家蹭饭。蹭饭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汪曾祺先生是我们这一代人...

浏览全文 阅读(39235)
什么是好小说 2023-11-09 08:48

文/(英)毛姆我想冒昧地谈一谈,在我看来一部好小说应该具有哪些特性。它的主题应该能引起广泛的兴趣,即不仅能使一群人——不管是批评家、教授、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人,还是公共汽车售票员或者酒吧侍者——感兴趣,而且具有较普遍的人性,对普通男女都有感染力。主...

浏览全文 阅读(39204)
碧云天,黄叶地 2023-11-09 08:48

文/张新宇初冬,秋色尚未退尽。太阳发出耀眼的光,照在人们身上,暖融融的。阳光所到之处,早晨的茫茫白霜顿时了无所踪。抬头望去,万里晴空,飘浮着几丝轻如鸟羽的云片。我站在立交桥边,俯瞰桥下,眼见铁路两旁银杏树枯黄的叶子落满了一地。通往远方的路,在枯叶...

浏览全文 阅读(3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