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6028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断翼孤蝉
  • 胡谈
  • pchenf
  • 我喜欢仰望星空
  • 九满
  • 孤树

王正铨在古城南京,刘奎龙,这位现年78岁土生土长的“老南京人”,对于南京市民,尤其是“老南京人”来说,还是比较眼熟耳闻的,这主要因为在人们眼里,他虽文化不高,但才艺高超,虽然社会地位不高,但却能与国际奥运界高层人物长期联系,他既被认为是“奥运中国...

浏览全文 阅读(27449)
山歌王郭龙桂 2023-11-09 08:48

李晓斌江西自古文风兴盛,不仅文人的诗词创作活跃,产生过陶渊明、黄庭坚、欧阳修、王安石、晏殊、杨万里等诗词大家,民间百姓的口头文学,特别是山歌创作也蔚为大观。建国后,为配合社会生产而出现的民歌运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山歌手。一些山歌作品或在《人民日报》...

浏览全文 阅读(27516)

王贞勤在位于山东菏泽的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展厅里,各类展陈文物中有一件十分特别,它是一只小小的针线包,别看它在满眼枪炮的展厅文物中是那么不显眼,但在抗战时期却发挥了重大作用。它的主人叫朱文起,是一名情报战线上的巾帼英豪。当年,这个有着一双“解放脚...

浏览全文 阅读(27575)

颜良成邹伯贤,一个并不引人注目的名字,或许在射阳县的人物谱上并不耀眼夺目,然而,就是这位默默无闻的新中国第一任乒乓球协会秘书长,在1971年的中国“乒乓外交”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不可或缺的支点。邹伯贤,1927年出生于海门县一个贫穷的农...

浏览全文 阅读(27650)
郑振铎与十万卷藏书 2023-11-09 08:48

周铁钧郑振铎,笔名西谛,浙江温州人,杰出爱国主义者、作家、藏书家。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发表反帝反封建作品,曾在上海主编宣传抗日、反对专制的《公理日报》《民主周刊》等。新中国建立后,郑振铎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他平生热衷藏书,为传...

浏览全文 阅读(27704)
接待外宾二三事 2023-11-09 08:48

汤志清上世纪60年代,南京有着“一大一小”两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大”指的是南京长江大桥,标志着中国自立更生的精髓。“小”就是群众喜闻乐见,当时全国唯一综合性儿童演出团体——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小红花艺术团成立于1957年元旦,从此“花园里,篱笆下,...

浏览全文 阅读(27664)
1978:我的高考 2023-11-09 08:48

谢波我是1978年7月20日至22日参加高考,当年10月18日到南京师范学院报到,成为中文系一名学生的。一“文革”后恢复高考是在1977年秋天。得到可以高考的消息,我的中学同学马跃,跑了几十里地,从泗洪县城到石集公社孙台大队,激动地告知并动员我参...

浏览全文 阅读(27707)

秦九凤《金粟如来记》精印成册前不久,现居扬州的周恩来侄儿周华瑞将他祖父周嵩尧先生生前写的《金粟如来记》交由扬州古籍出版部门依线装古籍形式印成单行本,并配上周嵩尧、孙金粟的照片,再附以《赵似升长生册》(赵系周嵩尧另一妾)和周嵩尧的子、孙、曾孙等情况...

浏览全文 阅读(27614)

杨学军何谓特务?教科书上的解释是:服务于一定的政治集团,经过特殊训练并执行特殊任务的特殊群体。有关特务事件或与特务相关的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正逐步成为“故事”。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有时难免形成错案;但在特定历史时期,提...

浏览全文 阅读(27669)

张惠春稻黄蟹肥的丰收时节,笔者来到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极目远眺,只见一片片金色的稻浪随风摇曳,一排排新颖别致的两层楼房次第排开,一幅幅全面小康的美丽画卷扑面而来……如果不是矗立在村口那块刻有“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红色字样的石碑,很难想象,40年前...

浏览全文 阅读(27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