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8045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小泥巴
  • 谷一
  • 落红飘雪
  • 我喜欢仰望星空
  • pchenf
  • 周健

笔者披阅过众多的台湾诗刊诗集,并数次前往宝岛考察,和各个派别的诗人座谈,让我感受到台湾诗坛的变幻多姿和波谲云诡。流派纷呈的亮点和各大诗社明争暗斗,促使我琢磨应如何描绘这座岛屿的新诗地图。然而当充满求新求变的地图描绘完毕,有三几位台北诗人大声向我说...

浏览全文 阅读(34598)
80年代的小报文艺 2023-11-09 08:48

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以后,大量的文艺小报刊在中国土地上盛行,它的发行量甚至超过许多所谓的“纯文学”杂志,使得文学界中人为之侧目并愤愤不平。它没有正宗的文学名义,很少被纳入批评的视野,所以并不引起批评界的注意。批评界养成了追求主流话语的习惯,或者...

浏览全文 阅读(34507)

夏伟钱谷融高寿,与五四同龄(1919—),在学界享誉甚隆,甚久。海内外专家至今谈及这位文学长老,仍不忘赞叹他在半世纪前写的那些惊动历史的文章:《论“文学是人学”》和《〈雷雨〉人物谈》。那时,钱谷融正当才子盛年,1956年始撰《论“文学是人学”》时...

浏览全文 阅读(34531)

一《子夜》至今仍被视作是茅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子夜》某种意义上是茅盾和瞿秋白共同创作的,这一点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常识。《子夜》出版后,瞿秋白曾撰文大加推崇,评价甚高。然而,瞿秋白真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子夜》吗?瞿秋白与茅盾可谓是多年知交。二人...

浏览全文 阅读(34745)
回归诗性,建构经典 2023-11-09 08:48

当代诗歌的“口语中心化”朦胧诗之后的“第三代”诗歌写作,关注日常口语,使得诗歌一方面表现出与朦胧诗宏大叙事与重抒情特征相异的美学倾向,即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回避过分抒情。这一批诗人主要以“他们”的于坚、韩东等人为代表。“PASS”以北岛为代表的第二...

浏览全文 阅读(34863)
蝴蝶的尖叫 2023-11-09 08:48

齐红以1970年为界,在这个时期及以后出生的女性写作者,我们一度命名为“70后”女作家,虽然这个概念像任何一个以出生年代作为文学界定方式的概念一样,经不起严格意义上的推敲,但是这个概念里包含的关于写作、关于经验的共性,以及这种界定为研究带来的便利...

浏览全文 阅读(34984)
写作十年 2023-11-09 08:48

肉体使我们寡廉鲜耻。——卢梭《爱弥儿》尽管“80后”的写作偶像在出版领域的光芒已经让人炫目却仍以“孩子”自居,尽管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家像曹禺一样在20岁出头已经发表了自己的代表作品,尽管对于文学变革和文学规律而言,年龄不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但是,作...

浏览全文 阅读(35040)

宋剑华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幸运之神是如此地关照茹志鹃,使她仅仅“就那么几篇”作品①,便荣登中国当代文学的显赫之列。人们不无惊奇地发现,从1954年创作《关连长》到1958年《百合花》问世,茹志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终于找寻到更适合于她、...

浏览全文 阅读(35170)
和而不同 2023-11-09 08:48

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与广西民族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年10月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文莱和中国大...

浏览全文 阅读(35277)

9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主义”概念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学术研究、文化教育、文化政策以及文学批评乃至政治家的诸多说辞中频繁出场。为什么台湾知识界会对“多元文化主义”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多元文化主义”对台湾社会文化有何影响?它在台湾的传播和演绎存在哪些...

浏览全文 阅读(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