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坛
《南方文坛》努力张扬新的编辑理念,一直致力于独特的高品位的学术形象和批评形象的建设,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的品牌栏目。主要栏目:我的批评观、文论大家、今日批评家、理论新视界、个人锋芒、现象解读、今日热读、读来读去、港台澳文苑、未来文坛、品牌论坛、本期特稿等。
文集访问量: 6677 次
音乐列表
许诺一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概括这篇女性主义历史上的奇文,我认为首先有必要对这篇论文的题目作一点分析,或者说修正。因为这篇文章的标题中所蕴含的双重意义可以为阅读这篇文章的任何一位读者提供一种理解指南。文章的英文标题为TheTrafficinWomen:...
研究语言?体验语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启发,国内学界普遍关注语言包括现代汉语问题。我在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过程中也接触到一些和语言有关的问题,比如“母语的陷落”、“音本位和字本位”、“本体论与工具论”、“同一与差异”、“语...
我所崇敬的批评家大概是这样:他们是从哲学上爬下来的,对他们来说,文学是什么,他们并不真的关心,他们关心的问题往往比文学更大、更重要,他们要建构的是他们的体系,文学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这样的人具有异乎寻常的辩证能力,他们的大脑就是逻辑,他们饱读,坚...
梁鸿就目前而言,张莉的学术研究应该分为两部分,一是现代文学研究,尤其是现代妇女写作发生学和社会性别研究,二为当代文学批评,前者是作为青年学者的张莉,表现为严谨、缜密及对历史、跨学科的掌握能力,后者则是作为青年批评家的张莉,更多地呈现为对当代文学的...
张莉把赵树理与余华放在一起论述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它挑战我们的文学“常识”——看起来,赵树理与余华,无论是小说风格、文学追求以及个人道路都存在巨大差异。但是,也的确有将他们共同论述的必要:他们都拥有名叫“福贵”的主人公,两个福贵形象有很多相似性——...
张莉我深信文学依赖智慧和创造的光芒。我知道文学批评有一个高度。例如巴赫金。作为批评家,巴赫金并未远离文学,但是,他的工作却照亮了文学以外的世界,甚至改变了我们感受世界的方法。思想体系源出于文学,但又照亮文学,这是伟大批评家的境界。伟大批评家们须仰...
茅盾文学奖引发热议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出《秦腔》、《额尔古纳河右岸》、《湖光山色》、《暗算》四部获奖长篇小说,结果公布后引起社会的热议。热议本身也证明了茅盾文学奖仍然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项全国性的文学大奖。因此施战军说:“新一届茅奖评出来后,人们对...
孟滨艺术创作过程是新形象与新意象的组合艺术创作过程通常分为艺术体验(生活累积)、艺术构思(构思创作)、艺术表达(意象物化)三个阶段。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这三个阶段交互影响而且密不可分,任何一个艺术作品的创作都必须经历这三个阶段才能创作出生动、...
刘新当代潮的区域解读(1990—1999)1990年有两件作品非常地引人注目。一是石向东的雕塑《胜与败》,二是雷德祖的连环画《邓小平传奇》。石向东从这一件作品起,完成了对现代雕塑语言的创作转换,并由此走向成熟和辉煌。雷德祖在这件作品完成后一年病逝...
吴岩移民文学遭遇平坦世界多年以来,移民文学的作家一直是异域世界的探索者、异域体验的展示者和异域风情的转述者。改革开放以来,移民文学继续通过强化这些异域经验、体验或风情,给内地读者提供从未有过的精神粮食。在这些作品中,留学美国的作家不但让纽约第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