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坛
《南方文坛》努力张扬新的编辑理念,一直致力于独特的高品位的学术形象和批评形象的建设,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的品牌栏目。主要栏目:我的批评观、文论大家、今日批评家、理论新视界、个人锋芒、现象解读、今日热读、读来读去、港台澳文苑、未来文坛、品牌论坛、本期特稿等。
文集访问量: 6721 次
音乐列表
文学批评改变了我的命运。我记得小时候家里非常贫困,父母忠厚老实,经常受到同村人的欺侮,我在小时候就知道唯有刻苦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父母的地位。1996年,我在初中毕业时考入了中等师范学校,中师毕业后,我在十九岁时做了一名乡村中学语文教师。由于...
中国南方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长久杂居生活形成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南方地域特色民族为绘画题材进行写意人物画创作的艺术家,需要以丰沛的感情感悟南方地区的风土人情,基于文化的视角去观察当地世居民族的生活,从生活表象挖掘当...
20世紀初期,随着西学东渐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深刻地认识到中西方的差距,需要在中国大地上进行一场全方位的革命。在美术方面,作为“岭南画派”三杰之一的高剑父,认为中国传统绘画固守理法,无甚新意,不合中国现实发展的需求,遂提出现代绘画的主张。...
一、从小说到话剧读广西籍著名海外华人作家白先勇的小说,你总会情不自禁地因他那种借人事沧桑,写历史兴亡的笔法,受到极大的心灵震撼。今年恰逢他那本名闻遐迩的小说集《台北人》发表五十周年,笔者感到其中写得最动人情怀和寓意深刻的是那篇《游园惊梦》。白先勇...
谈杨争光的诗绕不过那个写诗时代,那是一个苏醒与启蒙的时代,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又是一个迷惘与反抗的时代,“情感正在苏醒,虽然脆弱,却是蓬勃的,张扬的;理性开始成长,虽然有限,甚至像林莽对道路的向往一样迷茫,甚至像死灰对再生的渴望一样绝望,但不羞怯...
在贾平凹的创作生涯中,1983年“重返商州”后写下的系列作品,是他最早为人称道的“文学成绩”。也正是奠基于这些“商州作品”,贾平凹在中国当代文坛站稳了脚跟,成为寻根文学最早的探索者与代表人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终于找到了“创作的根据地”①。实际...
张楚为人谦和,含蓄低调,虽然已经成绩斐然,却仍与其描写的人物相差无几。而其小说内蕴的深厚,又分明显示着这种低垂的姿态绝不意味着视野的局限。张楚的抱负在其小说的复杂呈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警惕模式化,积极寻求探索;另一方面变革本身也还是循序渐进...
当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繁华落尽之后,邱华栋以其具有深度现代性的精神透视、复杂多样的文学样态,以及文本形体的开拓性实验,成为新生代作家以及新写实作家中更具先锋性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以自己持续的写作,与其他许多优秀小说家一起,凭借在小说创作诸多方面...
一、对经典的致敬:小说的戏剧化《李尔王》第四幕第六场“多佛附近的房间”:被挖去眼睛的葛罗斯特绝望地声称,“即使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太阳,我也瞧不见”,李尔王半疯癫地劝说他、反驳他,一个人即使瞎了,也可以“看见”这世界的人情,眼睛看不见,就用耳朵去“看...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文化散文已历经30载,其辉煌壮丽自不必说,但有两大局限是非常明显的。一是在文化選择上多有误区,特别是受制于古今中外价值差异所导致的盲目与错误;二是在审美旨趣上存在的区隔,形成的情感虚假、外在化写作倾向。刘琼《花间词外》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