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学
《福建文学》立足东南沿海、面向全国,是一家富有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色彩的文学月刊,栏目多样,赏读性强,是新老作家的园地,文学青年的摇篮,本刊致力于扶持文学新人,鼓励艺术探索与创新。
文集访问量: 14115 次
音乐列表
一几年前,因为要编辑一本客家民谣集成,我大多数的时间都在乡村寻找民间艺人。那时的我背着一个相机,口袋里揣着笔记本和录音笔,像个古董贩子走街串巷,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缠着一些老人刨根问底,我陪着他们吸烟、喝茶、讲古,想方设法从他们的嘴里掏出一些我想...
刘诗宇一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与字面上那种美好的乡思、乡愁不同,写此诗时作者的心理大概相当复杂。宋之问不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也不是正常的探亲。他是逃回来的。宋之问正是戴罪之身,有点“逃犯”的意思。据...
赵天成20世纪20年代的左翼文学创作中,曾有论者总结出一个“革命+恋爱”的公式。在早期的革命小说中,“革命”与“恋爱”的互动关系,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结构模式,并逐渐凝固为一种创作定式。当时评家称其为“公式”,即是出于对革命文学套路化的警惕。而...
孙频我认为,我的成长模式在中国算是一种典型的成长模式,那就是说,和我一样的人一定不在少数,甚至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和像我这种成长模式的人,我暂且统一称作我们。我们这个模式就是,首先,我们都出生在城乡接合处,而县城又可谓是这种城乡接合处的经典代表,...
孙频赵天成刘诗宇当下文学创作中,“故乡”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主题。一方面,大量的故事、人物、經验乃至情感模式,深深地植根于故乡的文化土壤与节奏气息,故乡萦绕着作家的少年记忆或怀旧光晕;另一方面,作为“逃离”的来处与“逃回”的归处,故乡又常常成为“...
翁德汉田螺夏天是记忆所喜欢的季节。夏天到了,翻番薯藤,割稻,插秧,我都能成为父母的帮手,活脱脱的一个小农民。其中最累、受干扰最多的是割稻:右手拿着镰刀,好像一个主宰者,对着被左手紧紧握住的稻秆下手。一撮一撮的稻秆,和头上的稻谷,一堆一堆地叠起来。...
禾源道碑立起一块碑,确实让诸多的信息安了家,坚硬刚毅的石质挺立着千秋万古之意,其余的信息则行走在碑文的一笔一画中。“白鹤岭古官道”阴刻染朱,停栖在一棵榕树头的九点钟的阳光,笼罩着整块的碑,碑文中的每个字都有了当下的温度。白鹤岭就是碑后这座山的一条...
侯丽巷子口上摆摊的鞋匠跳楼死了,从不八卦的婆婆一大早便向我播报了这条新闻。昨天不是父亲节吗?这个平日连蚂蚁都不敢踩死的男人居然有勇气跳楼?选择父亲节跳楼,这是怎么啦?他跳下来时,婆婆正跟我母亲讲话,险些就砸在婆婆身上了。婆婆似乎有些惊魂未定,我以...
年微漾该如何定义一条潺潺的河流?河床宽阔,波光潋滟,绵延的柔波中散落着碎银般的阳光,轻曼的水草里隐藏有翠绿色的鸟鸣?在2000多年前,作为中国第一批汉诗诞生的地方,“水”这个意象便完整而又悠久地在文艺作品中保留了下来。不管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刘翠婵无法和解的“冬”时间并不是治愈创伤的良药,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就是明证。男主人公李·钱德勒(Lee)的伤痛一直没有被时间治愈,连痂都没结,反倒像堆肥,时间越流逝,就沤出越多的负疚、自责与伤痛。因为Lee觉得自己是“凶手”,是“罪人”,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