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学
《福建文学》立足东南沿海、面向全国,是一家富有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色彩的文学月刊,栏目多样,赏读性强,是新老作家的园地,文学青年的摇篮,本刊致力于扶持文学新人,鼓励艺术探索与创新。
文集访问量: 13949 次
音乐列表
三个月前的第十一届漳浦诗人节上,主办方设置的论坛主题是:群体与个体的诗写生态。这是个有意思的论题。它指涉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背景和诗歌现场,即在今日如火如荼的自媒体时代,诗歌写作正在头部诗歌网站、小圈子平台和纸质文学期刊之间形成一种媒介多元共生、技艺...
吴常青往日印象中何也的小说,更多的是青山绿水、意会勾连的人物传奇故事,读者在他的叙述情境里,沉浸于飘忽的生活与命运的波荡。近来他的中篇小说《上肆溪口》(刊《福建文学》2022年第8期,《小说选刊》2022年第9期转载),竟呈现出现实生活拓展的气质...
赵泽楠李迎春的长篇小说《故园风雨》,以红色革命老区龙岩为背景,书写了闽西人民在历史巨变中取得革命胜利与和平家园的艰辛历程。该小说既是对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波澜历史的描写,也是对革命经验的当代转换。同时,作者十分注重情感的呈现,多重人物关系之间...
戴健11990年8月底,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我,被分配到富屯溪畔的卫闽学区。我到卫闽学区报到,才知道自己要到外石村完小任教,开始了我的青葱岁月。那时生活的点点滴滴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我离开了外石小学,调往其他学校任教。离开外石小学第30个年头...
周建新我小时候最快乐的事儿,除了过年,便是寒暑假去我父亲工作的地方玩。父亲在毗邻江山的福建浦城县的浦城货车队当修理工。货车队离县城仅三里路,对一个远离县城的农村孩子来说,仿佛住在天堂旁边,父亲上班一走,便是我的天下了。像个赶路的,迫不及待地奔向县...
曾建梅1车行在夜晚的村道上,远光灯像两道巨铲,探矿一般,源源不断地开辟出一条刚好容下车身的小道。四周都是黑魆魆的,远山高低起伏如巨兽的背脊。我们一家三口,躲在小小的看似坚硬的钢铁车厢里,如同一只在巨兽体内移动的甲虫。是青梅成熟的季节,也是一家回乡...
王亚芳百子亭的巷名很好听,路况却很糟,逼仄、单行、破旧,进来的车一不留神就会堵得进退两难。小道两边,梧桐林立,风起之处,毛絮飞扬。省肿瘤医院的大门就在百子亭巷内。这些年,我带着老家不同的亲戚穿梭过百子亭不同的病区,像导游一样把他们领入陌生的环境,...
陈洪文年龄越大,记忆的“积蓄”越多,当某个记忆的阀门被打开,相关往事便会喷薄而出,不可遏止。过年回家的二哥给我带来一辆半新不旧的自行车,源于我无意间说过现在缺少锻炼,肚子越来越大,想要找辆自行车蹬蹬之类的话。当这辆轮胎瘪了的脏兮兮的自行车呈现在我...
潘能军在光柱中舞动的手掌一位艺术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进步是艺术的敌人。当我们置身于信息化时代,回首艺术的历程,我们津津乐道的“发展”,并没有成为艺术进步的硬道理。进步,更多的只是我们物质生活的指征,而精神上依然无法跟“进步”接轨。有天堂,就会有失落...
胡弦楠溪江楠溪江在永嘉县境内,是瓯江的支流。我喜欢这条江,在于它把溪与江这两种不同的感觉融合在了一起。溪流清泠欢快,像不谙世事;江则阔达奔涌,心怀远方。它是有故事的,却又是纯净的,它流淌千年,阅尽沧桑,已世事洞明,却又沉静如碧,仍是前世或青春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