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学
《福建文学》立足东南沿海、面向全国,是一家富有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色彩的文学月刊,栏目多样,赏读性强,是新老作家的园地,文学青年的摇篮,本刊致力于扶持文学新人,鼓励艺术探索与创新。
文集访问量: 14183 次
音乐列表
刘凤阳李月峰的题材常常剑走偏锋:她笔下多有来自底层甚至可以归入“边缘”的人物,他们或者因为某种特别的境遇,或者因为某种与生俱来的禀赋和天性而时运不济、命运多舛,无论是《此地》中开小档口的离异女人那欢;还是《此处有掌声》中窥见了丈夫婚外情,明白了自...
李月峰,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写作,在《上海文学》《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山花》《小说界》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并被各类选刊转载。著有长篇两部。目前居住大连。一记者小姐,你知道克丽斯蒂娜吗?一艘游轮,它不再驶向大海,实际是一艘废船。它长长的...
可以想象,在一个讲授文学赏析的教授眼中和一个沙中淘金的文学编辑眼中,文学呈现的样子不一样吧。前者在文学殿堂的百花园里徜徉、驻足、赏阅,感受伟大作品的强大魅力;而后者则在泥沙俱下的文学河流中躬身淘洗与挑拣,让如金子一般闪着光亮和稀有的作品不被巨大而...
李壮诗歌与公共生活的互动问题,在近年来似乎被讨论得越来越多。蛰居一隅、内部蓄力、纯粹精英主义式的发展模式似乎已经无法满足各方面的期待。这是历史链条上的自然因果,就如同果子因临近成熟而迟早要离开枝头扑向大地,或者说那日益膨胀的体量已不再是尖瘦的象牙...
王士强现代诗发展到现在,已的确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有的成规、标准、边界,都遭到了质疑、显出了其有限性,一切的命题似乎都会遇到它的反题,并被阐述得井井有条、头头是道。有人说现代诗是少数人的事业,在社会分工、文化分层越来越精细的情况下它只...
戴潍娜主持人李壮语近年来“诗歌回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诗歌在公共文化生活中所占的话语体量明显膨胀。但许多潜在的裂隙也随之被放大,例如诗歌与公共性间的关系:诗歌应当是“小众”的还是“大众”的,“艺术价值卓越”同“广大读者喜爱”之间能否做到兼容互恰?这...
郭楚儿“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诗人木心的《从前慢》与当今人们的生活节奏错了位。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生活再也不能慢慢慢、声声慢了。而催促我们快马加鞭日行千里的因素之一,就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早已迈入“互联网﹢”...
许松涛如果不是很冷,这儿的冬天还真不像冬天。小区里,目力所及,到处是常绿树,绿化带低矮的灌木也绿着,黄杨木、桂花、冬青、樟树,叶子依旧密匝匝的,冬天不属于它们,或者它们一直站在冬天之外,依旧葱茏,即使少有阳光,即使阴雨、暴风雪时常光顾,它们依旧绿...
王娇华一、英子保姆英子跟我年纪相仿。来的第一个晚上,孩子仍旧不肯睡。抱着,睡得好好的,一挨床就醒就哭。那个晚上,孩子是睡在她肚子上的。过了几天,她向我打听有没有生产水龙头的工厂。我想了想说:“好像没有,如果有,这么小的县城我应该知道。可能是私人加...
叶子由于一场急性胃肠炎的偷袭,我不得不奔赴深夜里的175医院急诊。这次意外让我看到了一群劳作在夜色中的人们。黑夜沉甸甸的,时光仿佛凝滞了,一个夜晚缓慢复缓慢,漫长复漫长。植物也在沉睡,鸟儿也栖息在了枝头,唯有那些人还在不停地劳作。这些深夜里的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