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学
《福建文学》立足东南沿海、面向全国,是一家富有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色彩的文学月刊,栏目多样,赏读性强,是新老作家的园地,文学青年的摇篮,本刊致力于扶持文学新人,鼓励艺术探索与创新。
文集访问量: 14242 次
音乐列表
章丽美夏夜的孩子,让天性自由用狂跑与疯叫,为蛙鸣伴奏一闪一闪的,是孩子汗滴的光亮是星星。回到乡间陪孩子玩夏夜,蛙鸣和萤火虫结伴而来像课堂,像给孩子沐浴祥光的教堂整个乡村,受着一样的开导和洗礼抱膝的女孩去哪了星星闪了一夜,宝石般的光清晨栖在竹叶尖,...
陈玉梅突然窜出的狗,有的和蔼有的貌似袭人,一番交流,各为宽偶遇童年的溪水,波纹吻上皱纹一丛花,肆无忌惮,从路肩到路中央人们都绕过它,仿佛讨厌似的一只年轻的碗追随蹒跚的脚步,脚步扑棱着黄蝶黄蝶一头扎入菜花,惊起一串黄蝶咯咯哒,一溜口水像一条刚出生的...
严垂壁我爱大田,大街小巷,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这凤兆吉祥之地,山水明媚,也最易抚平我心灵的皱褶。不谈别的,就说说这里的石头吧!1大田县城俗称岩城,城外盘龙,蜿蜒苍莽,其间以陡峭和洁白著称的呼之白岩山,以峥嵘和赤色胜出的呼之赤岩山。明代“田阳三峰才...
叶玉珍1934年7月的一天,乌云密布,雷鸣电闪,一阵倾盆大雨,引发山洪暴发。大田京口村洪坑河瞬间波涛汹涌,上游各种木头、杂物伴随着山谷巨大的轰鸣声一泻而下,把唯一一座通往昆山、高才(湖美乡)的简易木桥冲垮了。这在农村,是司空见惯的,过几天洪水退了...
郑宗栖母亲每年都会种几架南瓜,架子就支在进屋的小路上,像一座座绿色的拱门。进入暑夏,南瓜枝繁叶茂,把整个架子都铺得满满的。在阳光的照耀下,瓜架下留下点点斑驳的光影,有风的时候,这些光影轻轻摇曳。女儿很喜欢这些风影,用脚逐个逐个地去踩。孩子说,这影...
陈培泼稻草,脱粒后的水稻茎秆。在如今的南方乡村,没有比这东西更普通、更不值钱的了。夏、秋两季,水稻成熟,收割之后,田中央、村道旁、田边的旮旯角,都留下了小山样的稻草。除去了谷粒后的稻草,早已在农人的眼中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就像被剥走了果肉的果核,被...
唐颐“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这一诗句被誉为古往今来咏茶第一名句,就如他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是歌咏西湖第一名句。所以有西子湖畔茶楼,干脆把这两名句组成一副楹联,挂在门口,自然引得茶客盈楼。“佳人”不仅是美人,还喻指君子贤良。几千年来,中国古代士大...
陆永建一金秋的周末下午,天高云淡,和风拂面。我和作家陈旭驱车去武夷山上梅乡白水村探访柳永遗迹。不料遇上修路,汽车一路颠簸,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四五十公里的路程却花了3个多小时。到了村口,我即到一农家问路,一位20多岁的农民兄弟得知我的来意后,执意...
多媒体时代,亲笔信是越来越稀罕了。退休那年,我曾把留存的1000多封来信,集成一袋放置床头,想利用夜间难眠时重读一遍,再决定其取舍。不料,十多年过去,反复筛选之后,居然还剩下近300封,似已成为我肌体的一部分,再也无法剥离与切割了。挖掉签名的名家...
张则桐,男,1970年8月生,江苏新沂人。文学博士,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散文史、明清文学与文化,近年来致力于明清散文的教学和细读及相关随笔的写作。已出版《张岱探稿》《明清散文选读》《明末清初散文探微》等著作,在《中国典籍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