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学
《福建文学》立足东南沿海、面向全国,是一家富有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色彩的文学月刊,栏目多样,赏读性强,是新老作家的园地,文学青年的摇篮,本刊致力于扶持文学新人,鼓励艺术探索与创新。
文集访问量: 13995 次
音乐列表
林津津在福建,有一种茶叫茉莉龙珠茶,是一种汲取了山中灵秀、草木幽芳的花茶。它是福鼎大白毫杀青后揉捻出花珠,再用七月正午间采摘的鲜嫩茉莉花一起窨制七遍以上制作而成。茉莉和龙珠的制作工序是全然分开的,龙珠还未和茉莉一起窨制时,当地的人们往往管它叫茶珠...
纪任才新市南路88幢新市南路88幢是一幢老式居民楼。上世纪九十年代,有好几年时间,我家就住在这里。它坐落在城关老海关旁边,依山而建,进楼只能登台阶,车子是开不进去的。在城关,有大片居民楼建在山上,密密匝匝的,覆盖了整面山坡,颇有山城的格局与味道。...
林国熹1学校停课的那一天,父亲把我送到四叔家。一进门,屋里便传来富有情调的男中音京剧唱腔:“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这是《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的选段。父亲向他的四弟交代完,就匆匆上班去了。四叔的房子在我家前面。两间矮小...
陈家恬阿六给母亲剃头,我当助手。他虽然没有著名理发师的名望,但他在母亲的心目中却是最棒的。作为子女,还有什么地位能比雄踞父母心目中更崇高的呢?真想亲手给母亲剃头。不瞒你说,我在比现在大约小50岁的时候,曾跟随大哥到埔埕村去学剃头。他当学徒。我则一...
青禾我生在漳州,长在漳州,从小就听大人们说断蛙池、塔口庵的故事,朱文公这个名字经常在长辈们的口中流传。长大后知道朱文公就是朱熹,知道朱熹在漳州当过父母官,人们都以此为傲。因为朱文公与孔子一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正如我国当代著名学者蔡尚思写的一首题...
陈再仁1人活一世,无论富贵贫贱,总有处得好的人,谓之朋友,而真正成为“耿脑壳”的朋友却不多见。“耿脑壳”是我们湖北天门一带的土话,这里说的“耿”,就是完整、不可分割的意思,人们用“耿脑壳”来形容志趣相投、关系好得如同异身共头的朋友关系。大才哥和吴...
汗漫1每每读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这一句,就回想起我的青春。二十岁大学毕业,我在中原西南角的邓州小城,生活五年。小城有一条“三贤路”,纪念与此地存在关联的范仲淹、韩愈、寇准三位前贤。他们曾居庙堂之高,又因奏文与谏言而罹祸,贬放江湖,路过邓州(韩愈...
陈年喜一我不知道1970年以前峡河的样子,我不可能知道,因为那一年的大年夜我才来到这个世界。世界上因河流而得名的地方很多,要举例子估计三天三夜也举不完,峡河这片地方也算因物获名的一个。我爷爷说,他小时候,峡河就叫峡河保,最大的人物是保长,叫峡河保...
郑智得谷外云居我们从城里来,想到云朵中去慢下来的时光,比想象中迟缓绿植栖息在此,还我们满目葱郁环绕着一座现代版的民宿踩过石板的脚步很轻灵魂也随之飘浮起来在春天的字典里,总有一场雨致欢迎辞我们撑起一把伞,像打开一片天空走进谷外云居,不想惊扰白墙灰瓦...
王自安影子村庄驶离村庄的不止一辆马车干草车摇摇晃晃的背影拱起了地平线大篷车载来我们熟知身份的广场没有挂块幕布就能演出的半截土墙随风摇晃心中早已烂熟的炊烟和村庄轮廓在蜂鸣器的嗡嗡声里缩成一小撮宁静父亲捏惯了锄头的手开始在白炽灯下回忆他记录的往事正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