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学
《福建文学》立足东南沿海、面向全国,是一家富有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色彩的文学月刊,栏目多样,赏读性强,是新老作家的园地,文学青年的摇篮,本刊致力于扶持文学新人,鼓励艺术探索与创新。
文集访问量: 14433 次
音乐列表
李迎春钟兆云在与二姐钟巧云合作的新著《邻里》后记里写道:“这是一个乡村的传记,一群村民的传记,一部乡亲人物的大辞典,大凡传记和辞典,真实是生命力。”作为《乡亲们》的姊妹篇,时隔两年之后,钟兆云、钟巧云姐弟再度合作,捧出面目一新的66万字传记体小说...
重点推介让死者瞑目(小说)晓苏(2013.01)小说应该有意思(创作谈)晓苏(2013.01)贴着人物走的小说(评论)刘忠(2013.01)坚硬的冰冷的(外一篇)(散文)朱以撒(2013.02)以手写心(创作谈)朱以撒(2013.02)坚硬冰冷中...
□陈福郎许怀中先生最近出版了他近年来的散文结集《岁月匆匆》。此书是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封面大气隽美,片片红叶叠印着巨木的年轮,那年轮像岁月深辙,刻写着生命的厚度,那红叶像晚秋夕照,映衬出人生的丰盛。这部洋洋洒洒36万字的厚重之作,记录了耄耋之年...
□马云洪1齐玉宣到校长老秦家做家政已经满三个月了。秦校长对她的工作很满意。一向对人对事十分挑剔的校长老婆郝玉敏老师对她的工作也很满意。晚上两个人坐在桌子边吃饭,郝玉敏对老秦说:看不出来小齐一个那么娇小的人,做家务肯下力气,又不怕脏,她来了之后,家...
□石志藏骨哨响处□石志藏有这么一张航拍图,拍摄对象是浙江东部余姚姚江流域中段,即河姆渡遗址所在区域。时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也就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初期。当时,姚江岸边大片的农田正处秋收时节,成熟待收的金灿灿稻子铺满了姚江平原,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姚...
□哈雷二十年前我第一次到浦城组稿采访,刚从县政府联系好工作走了出来,就遇见一位陌生的女子,她笑吟吟主动搭讪,并带着我穿过喧闹的大街后一直往郊外走去,我还以为是政府办派来的要带我去采访皮革厂的接头人。我跟着她来到一条河道上,百多米宽的溪面,没有艄公...
□唐辉舞步飞扬□唐辉二十余年前,我开始喜欢体育舞蹈。我断断续续地跳了几年舞,那几年,我的确跳得热火朝天。我曾读过这样的一首诗:“我轻轻地舞着,在拥挤的人群中。你投来异样的眼神,诧异也好,欣赏也罢,并不曾使我的舞步零乱。因为令我飞扬的,不是你注视的...
□两色风景冷兵器时代的爱情□两色风景在我小的时候,曾经有当英雄的梦想。那时候老家有院子,爷爷会做木工,他就给我做了一把木剑,是照着老人家晨练的太极剑造的,很有爱,可惜没有剑鞘。我就每天把那个剑从衣领口那边插到背上去,努力做出俊逸的样子,不幸的是衣...
井底的月光夜里十一点,从住宿处跑到这个大埕来,小塑料桶一路晃荡着已经逐渐安静的夜空。大埕四周原本圆形的楼墙,早被小镇的居民改换为土砖房,留下一段土楼的墙基,不时地勾起战火纷飞的记忆。几百平米宽的空地中央,有一口深井,俯身下望,一轮圆月坐镇井的中央...
□孟学祥□罗龙海散文空间煤棚里的陌生客□孟学祥老式楼房的一楼,是各家各户的煤棚。购房时,原屋主把我带到楼下,指着一间潮乎乎黑幽幽的小屋对我说:这就是煤棚,现在归你使用了。煤棚正对着我七楼的主卧室,从一楼仰望上去,全封闭的主卧室阳台就像一个凌空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