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学
《福建文学》立足东南沿海、面向全国,是一家富有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色彩的文学月刊,栏目多样,赏读性强,是新老作家的园地,文学青年的摇篮,本刊致力于扶持文学新人,鼓励艺术探索与创新。
文集访问量: 14040 次
音乐列表
阿尼苏一我记得很清楚。那天唱第七首歌时,我的嗓子突然哑了。乌力吉大哥以为马头琴出了问题,向我点头表示歉意,并重新调琴奏响悠扬的琴声。可我用尽全力还是发不出声音。见我迟迟没有动静,眼前十几张饭桌上的客人们开始骚动。一个醉酒的男人喊,快唱啊!都点好歌...
禹风一陆弥走了一下午一傍晚,已经从白昼走进黑夜。这是他从未到过的陌生空间,他确信自己过去未曾踏足地图上这个点,连梦里也不曾穿越来此。夜了,天幕已黑,路灯亮起,灯光怪异,既能勾画空间轮廓,又照不亮路。人生地不熟呐,面前并非什么都市,甚至不好说是集镇...
文清丽谈到军事文学,我总想起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长篇小说《裸者与死者》,凡是与作家朋友们聊天,我都极力推荐该书。《祼者与死者》是诺曼·梅勒二十五岁时根据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体验于1948年写成的。故事讲述了发生在太平洋一个热带小岛安诺波佩岛上的...
作者简介文清丽,1986年入伍,陕西长武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大学艺术系。曾在《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北京文学》《小说界》《作家》《大家》等全国文学刊物发表作品六百余万字,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
唐代刘希夷诗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又岁岁,刚过70岁生日的《福建文学》踏进2022年,这其间经历过多少“花相似”和“人不同”的情形呢。变与不变,是人间永恒的“道”,一本刊物也当如此。变的是时代、生活、写作者的不同名字,不变的是文...
邵永裕1989年,我第一次耳闻斗湖的名字。那时,我的老师在葛岭镇任职,他从斗湖自然村下乡回来,对斗湖的惊奇描述,深深地吸引了我。“想不到葛岭还有这么偏僻、与世隔绝的地方。”他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斗湖山高路陡、荆棘丛生的环境。从此,斗湖的名字牢牢地镌刻...
吴忠刘一这几天,我兜里藏着一串木珠,三不五时,就会拿出来玩一番,甚至晚上陪着入睡。这串木珠是梧桐木做成的,虽然比起花梨那些名贵木材来,质地明显轻了许多,也没什么香气,但在我心目中,它却极神圣,值得我分外珍惜。说起这串木珠,不能不提及我的老家,以及...
贞尧仔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若屋中有书、屋已成书,座座房屋册册经典,那就值得去耕读,去淘金,淘精神之金。人读书,读好书,又取其精神,是人的春天。书得到敬奉,得到传承,让人精神如黄金般纯粹、灿烂,是书的春天。2021年春天,常与家人或友人,于周末节...
苑金江二十五年前,一个暑假里的中午。我穿着父亲的灰色上衣,挽起磨得发亮的袖子,正在院里从水井里打水,一桶接一桶再倒进水槽,等着牛羊吃草回来喝。水槽是用大轮胎一分为二做成的,要灌满它,我记得要提十几桶水。打水这活,我每天都干,已经很熟练了,空桶倒扣...
1在张潮的老家徽州,男人十六岁就须出门学做生意。外出经商一般有两个去处,或杭州,或扬州。在张潮的少年时代,他有一个堂兄就已定居杭州了,并一次次地向他发出邀请。但最后张潮还是来到扬州,做起了盐业生意。选择扬州,并不是他对这城市有多喜爱,而只是这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