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学
《福建文学》立足东南沿海、面向全国,是一家富有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色彩的文学月刊,栏目多样,赏读性强,是新老作家的园地,文学青年的摇篮,本刊致力于扶持文学新人,鼓励艺术探索与创新。
文集访问量: 14074 次
音乐列表
林朝晖夜色正浓。一位戴着墨镜的中年汉子镇定自若地坐在一块大岩石上。嗖嗖西风吹来,中年汉子身上的那柄大刀铮铮作响。“刘团长……”轻轻的声音从远处飘来。“黄家法参谋长,叫我刘大刀吧,这样听起来更亲切。”中年汉子打断了年轻红军的话。“刘大刀,你说我们下...
鸿琳藕肥的日子,荷塘就瘦了,原本的碧绿和粉红已被浓浓的秋色逼开去。水排干了,膏腴般的黑泥里卧着无数洁白粉嫩的莲藕。几只秋鸭摆着笨笨的身子,伸着长长的脖颈在浅浅的泥水中寻找着什么,间或叼起一枚白亮亮的小鱼来,得意地“嘎嘎”直叫,惊得停在残荷上的翠鸟...
黄莱笙一村头响起一记嘹亮的军号,就像田野的艳阳,忽地照亮了罗广茂的眼睛,这位十五岁少年瞪大的双眼还掠过几队奔向山边草坡集结列队的身影,号声魔法一般把那些红军战士的脚步拨弄得整整齐齐。母亲瞅见儿子惊奇的双眼漾着无边的向往,心头便有几声似乎伴着号音的...
阎欣宁一当那个黑洞洞的枪口指向于韶阳的后脑时,他分明已经感受到了远胜于语言的威胁,奇怪的是他并没有多少死亡的恐惧,反倒充满了好奇心,不时偷眼打量着这支衣衫褴褛的叫花子般的队伍——假如真能称他们为队伍的话。长到这么大,于韶陽还从未被人用枪口指向自己...
李迎春一我们决定去石马岐,那个传说中著名的狼窝。大人们常常对我们说,要是不听话太顽皮,就送我们到石马岐喂狼。所以,石马岐一定是狼最多的地方。最初对于狼嚎的印象来自树生公公,那时我不过是四五岁的样子。每到月朗星稀的夜晚,树生公公就会站在村口的大坪上...
100年前,在嘉兴南湖一艘丝网船上,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00年来,从那艘“红船”出发的中国共产党,劈波斩浪,风雨兼程,从弱小走向繁盛,從稚嫩走向成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抒写自己的命运、抒写国家的命运...
曾弗刘岸的《子归城》是一部多卷本长篇小说,具有史诗般的庞大叙事建构:一是时间跨度大,开篇引子就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写起,主体亦放置于清末民初直至共和国肇始的时代大背景里头。二是地域跨度大,从亚欧大陆中心北“丝路”到“海丝”起点的东南沿海一带。三是人...
陈润庭可信的不可能之事比不可信的可能之事更为可取。——亚里士多德《诗学》在虚构小说几乎成为文学代名词的今天,谈论文学虚构意义自不待言。将文学虚构作为视点,让我们得以同时管窥当代文学内部与外部危机的症候。作家余华接受采访时坦言,“发生在身边和新闻中...
陈再见1在中国乡间,讲故事一直被赋予各种质朴的称呼,例如说书、摆龙门阵、唠嗑,而在我的老家,故事被称之为“古”,讲故事叫讲古,听故事自然就是听古。这也没错,几乎每个讲古人都愿意带听众走进历史,就算讲的不是历史故事,他们也会神秘莫测地以“从前”或者...
李晁由“我”到他人,由现实到真实,是小说创作的一条路径,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它的落脚点在什么地方?我认为是虚构。这几乎和人类说谎的天性有些关系。我们知道,生活里的一部分谎言无伤大雅,它只是一个人借此表达对不可能的生活和欲望的适当想象,而为了规避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