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
《书屋》中国大陆著名人文知识分子杂志,名流雅士咸集,诸家荟萃,色彩纷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言远旨近,意味深长。择稿标准鲜明,特色显著,思想类的文章讲究科学性,科学类的文章讲究艺术性,艺术类的文章讲究思想性。
文集访问量: 10529 次
音乐列表
韩秀一一场秋雨,满地霜叶,叶片完美,由金黄而绛红,层次分明,于是草坪与人行道都被绘上了新的图画,图画生动,自树梢到空中再旋转至地面,由动而静,别有一番韵致。此地的秋毫无感伤意味,反而华丽、生机勃勃。我们都喜欢北维州亚历山大老城,老城沿河而建,许多...
胡焕龙孔子的一生,颠沛流离,饱经沧桑,尤其经历了太多亲人的死亡:三岁上父亲叔梁纥去世。十七岁时,年仅三十来岁的慈母颜徵在于贫病交加、过度操劳中撒手人寰。人到中年,妻子亓官氏先他而去,家便不成为家。年近古稀,五十岁的儿子孔鲤又追随母亲去了,把其幼子...
王晓革一次小学同学聚会,席间一位马姓同学聊起一件往事,说来颇为有趣。小的时候,因在一个学习小组的缘故,他常到一位张姓同学家里去做作业。有一回张同学的哥哥在家,马同学发现对方津津有味地在读一本厚厚的硬皮书,过会儿趁其不在悄悄拿起一看,书名叫作《联共...
张俊贤一先锋书店又一次堵了起来,人满为患的那种。这次来做客的嘉宾是郑愁予老先生,颇具传奇色彩的台湾“流浪诗人”,老爷子相当受欢迎。出书店门口,就在旁边不远的位置,一个流浪的歌手吸引了不少的路人围观。流浪歌手没什么名气,当然不会造成郑愁予老爷子那种...
叶隽时间过得真是快,眨眼之间,陈寅恪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五十个年头了。作为中国现代学术建立期的那代学人的代表人物,他在1969年的作别尘俗意味着一个时代的逝去,他那沧桑的背影,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如果上溯到1927年,王国维投昆明湖自殇的那个年份,...
郑延国许渊冲先生善译,亦善著。他的大作《诗书人生》即是一例。三十万言的班荆道故,从他的笔下汩汩流出。时而跋山涉水,草长莺飞,时而箪食瓢饮,错彩镂金,宛如一幅长长的人生画卷。其中涉及的译人译事,尤其令人神往。一、赵萝蕤译英国小说女中豪杰赵萝蕤,曾将...
朱航满谷林作为周作人的读者,除了他的读书随笔写得极好之外,对于周作人研究,他也有两点特别的贡献,其一是他曾借抄过一份周作人的手稿《老虎桥杂诗》,后来出版社印此诗稿,谷林发现他存的手稿中的诗要多于已出版的,且后者尚有不少错讹之处,故而他曾寄赠出版者...
韩晗2015年3月16日,Google首页的涂鸦图片被一张蓝底白影的植物图所占据,这是为了纪念英国植物学家兼插画家安娜·阿特金斯(AnnaAtkins,1799—1871)。时至今日,阿特金斯在中国学界仍名不见经传,乃是因为她倾尽心力所完成的一部...
刘大木严耕望是钱穆先生门下的两大弟子之一,另一位是华裔“史学三杰”之一的余英时(另外两位是何炳棣和许倬云)。论起年辈来,严先生应该是师兄。与余先生研究文化思想史不同,严先生主要做史学的基础性研究——历史地理学和政治制度史研究,学风朴实厚重,科学严...
杨阿敏“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一上西园避暑亭,芰荷香细午风轻。眼前物物皆佳兴,并作吟窝一味清。”(陈尚君《全唐诗补编·王贞白·白鹿洞二首》)这可能是现存白鹿洞诗歌中最为人熟知的了。大家应该都听过“一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