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0430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爱农
  • 谷一
  • 孟冰
  • 芳草斜阳时
  • 林沐风
  • 我游冥冥

雷池月独创性应该是一切审美活动的重要前提,因此照理说,任何程式化的倾向和手段都会成为文艺产品的天敌,至少表现为一种缺损。但是,事实却也不尽然,比如传统京剧被公认为“国粹”、“国宝”,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之大成,美不胜收,确实赏心悦目,而程式化...

浏览全文 阅读(22354)

金人+殷芳罗常培先生是国内外誉望素著的语言学家,作为一代宗师,不仅著述等身、造诣精深,而且播雨杏坛,滋兰树蕙,化育英才。1947年他在美国耶鲁大学任客座教授期间,时常与国内友朋缄札相通,其中提到“弟自民国二十四年(1935)离史语所而任教北大,大...

浏览全文 阅读(22355)
拨云睹青校衲史 2023-11-09 08:48

关永礼一“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是一句俗传之语,说的是中国各朝修撰的二十四部史书卷帙浩繁,事件人物众多,难以厘清说明白。其实,这源于南宋丞相文天祥在被俘后答复元朝丞相博罗劝降时的反问。据文天祥狱中所撰《纪年录》记述枢密院引问的情景,当时通事...

浏览全文 阅读(22383)
炼诗心豁猛通禅 2023-11-09 08:48

张家康1938年8月,陈独秀由重庆迁到江津,这里是他生命旅程的最后驿站。江津四年,他度过一生中最为寂寥、艰难的岁月。正是这样的日子,他得以静下心来阅读和写作,除完成文字学著作外,还吟哦书写了二十多首诗和对联。这些诗作,既是他斐然文采的诗意才情的自...

浏览全文 阅读(22342)
王闿运与江西 2023-11-09 08:48

廖太燕著名湖南学者王闿运(1833—1916)与邻省江西缘分甚深,据其记述,王氏先祖来自山西,明代曾徙居江西赣州,复迁至湖南,“余家自赣来湘,居衡阳,后迁湘潭,将四百年矣”。而且,王闿运有过数次江西之行,亦与赣籍士人接触频繁。一、行走在江、湖之间...

浏览全文 阅读(22365)

吴靖转型时期的中国可谓高歌猛进,各种统计数据夺人眼目(尤其是经济数据),令不少西方发达国家惊愕不已。然而,相较于高速增长的国民经济,以及日益彰显的大国形象,中国国民阅读却在过去的十多年间经历着深刻的危机,以至于不少人断言只有通过阅读立法才能拯救这...

浏览全文 阅读(22327)
九生一死 2023-11-09 08:48

苏炜很显然,这个题目,因“九死一生”而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此屈原《离骚》句也;“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此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句也。“九死”,大概真是中国士人的千古宿命吧:从屈原到司马迁,从韩愈到苏东坡,从谭嗣同...

浏览全文 阅读(22295)
文化乡愁 2023-11-09 08:48

1985年,余英时先生为董桥先生主编的《明报月刊》“中国的情怀”专栏写了一篇乡愁浸透纸背的随笔,题为“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其中讲到了一个佛经中陀山鹦鹉的故事:“昔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入水濡翼,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

浏览全文 阅读(22371)

1997年,我写出自己关于沈从文的第一篇文章《论沈从文:从一九四九年起》。2013年,完成了《沈从文的后半生》书稿,想起这篇文章,才恍然明白,原来十六年以前,就有了这样一个胚胎,经过这么漫长的时间,它终于长成了。我是从1985年开始读沈从文的,读...

浏览全文 阅读(22329)

赵焕亭黄修己在他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中,借鉴西方新史学的观点,把传记分为“事件史传记”和“心态史传记”。“事件史传记”主要记述传主是什么样的人,做了什么样的事,基本不考察为什么如此,而“心态史传记”则深入到传主的...

浏览全文 阅读(2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