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
《书屋》中国大陆著名人文知识分子杂志,名流雅士咸集,诸家荟萃,色彩纷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言远旨近,意味深长。择稿标准鲜明,特色显著,思想类的文章讲究科学性,科学类的文章讲究艺术性,艺术类的文章讲究思想性。
文集访问量: 10386 次
音乐列表
《重溯新文学精神之源——中国新文学建构中的晚清思想学术因素》的完成,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差不多用去了我十几年的时间,如此“旷日持久”,不免会觉得感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王德威先生提出的“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一说(先是长篇论文...
王京生经过近一年的筹措、增补、修改,由孟昭毅、吴俊忠教授主编的《究东西文明?行学术大道——郁龙余执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即将付梓。11月24日,在深圳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上,龙余先生嘱我写序。我高兴地答应了。原因之一,我们在深圳共同生活了几十年,从事的...
韩秀问:记得是什么人说过,小说是强化了的自传。你觉得这话有几分可信?答:这句话相当地有道理。只不过,在小说里,也就是强化了的自传里,作者所书写的,并不一定是在某年某月某日做过什么事情、碰到了什么人,而是在那么一段时间里,作者自己心底里的悸动。那悸...
苏炜作为一位身在海外的华文写作者,同时也置身于院校学界的批评语境之中,我亲眼目击并参与了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与批评——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一个全新话语言述体系的建构的全过程。这其中,就我个人的了解接触而言,在中国众多为此拓荒耕耘的人物中,我以为最值得嘉许...
徐雨霁1926年6月9日,北京的《晨报副刊》刊登了一篇题为《芥川龙之介氏的中国观:章炳麟氏》的文章。受命于大阪每日新闻社,日本现代文学家芥川龙之介以海外特派员的身份,于1921年3月30日登上了“筑后丸”号邮船,抵达上海。作为具有深厚汉学修养和文...
王旭彬对于纽约而言,美国人各有所悟。“颠覆,颠覆,颠覆!这就是纽约的箴言。”1845年,当时纽约市长菲利普·霍恩如此形容。美国第一位城市诗人沃尔特·惠特曼曾如此盛赞纽约:“令人愉悦的潮汐周而复始,带着漩涡与浪花盘旋往复!”永不停歇的港口、拥挤繁忙...
郭丹曦《浮生六记》是苏州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集。沈复,字三白,号梅逸,乾隆二十八年(1763)出生于幕僚之家,未参加过科举考试,一生辗转游幕,家计艰难,以致卖画维生、典当借贷。他与妻子陈芸情深意笃,相知相敬二十三载,可惜没能白头到老。他四十六岁时...
战玉冰最早听说王德威教授关于ANewLiteraryHistoryofModernChina(后文简称“哈佛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构想是在2011年底,当时王德威教授来复旦大学做了一连四场的系列讲座,其中第一讲题为《“重写”重写文学史》。讲座中王...
裴高才多年前,笔者到书店购买了冯天瑜的著作《中华元典精神》拜读,并当面向先生请益。原来,冯先生著述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海峡两岸出版后,在海内外学界引起热烈反响,当代哲学巨匠张岱年先生曾称其为学界“重大贡献”。三十年过去了,即使是身染沉疴,经受化...
郑延国2020年一个蓝天白云相映的冬日,我如愿以偿地走进了李元洛先生的书房。书房中,最先跃入眼帘的是悬挂在墙上的四幅书法作品。第一幅是李元洛先生的父亲李伏波老先生的墨宝,第二、三幅是诗人臧克家的手迹,第四幅是诗人余光中的硬笔书法长诗《楚人赠砚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