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昭通文学》简介《昭通文学》由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主管,昭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昭通文学》办刊宗旨:立足昭通,面向全国,贴近底层,关注民生,培育新人,推出精品。《昭通文学》前身为《南高原》,创办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目前为季刊,16开本,180页,每期发表25万字的文学作品。重点刊发昭通作家作者文学作品,选发全国名家优秀文学作品。在2009年8月全国文学内刊评比中,从三千多家文学内刊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十佳文学内刊最佳奖”。夏天敏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最初即发表于《南高原》。
文集访问量: 3658 次
音乐列表
我祖母姓李,名满秀,是江西赣南农村山里的一个农民,身材高大,四方脸,左眼从小跌伤了,虽然能睁得很大,但基本上看不见,平常看人看东西常常是侧着头看,那样好像才能使注意力集中在右眼上。清朝末年,妇女都还被迫裹小脚,她也免不了,但她从小在高山上生活长大...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一个叫赵家丫口的地方。下得车来,只见河边的河床上,长满了一排排形状各异的大柳树。这些柳树,横斜、睡卧,姿态奇异,向着天空和水面,顽强地伸展着枝叶。一派古木沧桑的模样,看上去有些古老离奇,大部分主干都是横卧在河面,但树梢始终向...
前面是落雁,最后是乡愁,中间是一条叫野容川的河。——题记1.落雁,一条河的故乡关于落雁,我想到的不是美人昭君,而是一个地名。野容川是一条河流,穿过落雁的胸口。干涸的湖泊留不住大雁,只留下地名或者传说。大龙潭、芹草坡、妹儿山、寒婆岭、竹根坡、浪子沟...
如果不是在乌蒙山游走,我对蓝色绝对不会有如此深刻的体验。乌蒙山区群山起伏,关隘四塞,雄奇连绵。一座座高山拔地而起,山中有山,峰外有峰,一座连着一座,山与山之间或山顶上会有星罗棋布的村庄,村里的田地就挂在一道道山梁上。游走乌蒙山,漫步在灌木丛野花丛...
故乡的春天是从一朵梨花上开始的。当第一缕春风站上村口那棵老梨树的枝头,踮起脚尖四处张望时,乡村便在布谷鸟的歌唱中,从清晨草尖的一颗露珠上醒来,抖落一身灰蒙蒙的苍凉与寂寞,敞开尘封一冬的心扉。仿佛就在一夜间,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菜花便在不...
到田坝搞教研的日子不期而遇,带队的张老师早就看出了我的心思——我早就想到田坝去看一看,决定要我一同前往,我想此行不但可以领略一下田坝风情,还可以给妻子打打气,助助威——妻子是参赛的唯一选手。同时,还可以去听听课,学点东西。就这样,我特意带上了相机...
一当我千百次途经那个昭通的丫口,那个神圣的“马拉益蚩”之地,那个光秃秃的荒山野岭,寒风劲吹,满目萧条,破败而狼藉的造纸厂,浑浊而恶臭的利济河,冠以它这个诗性的名称,就是现在都实在是一种嘲讽。打小我就只知道这地方叫葡萄井,我在昭民中念书也常常徒步经...
1重庆与我和我的山村,是有一段缘分的。准确讲,对重庆的亲切感,最早源于二耶(叔)。记得20世纪80年代,二耶在重庆市铜梁县当兵,三年间给云南昭通老家来了无数封信,父亲也给他去了无数封信。如今,诸多事务都已忘怀,但我还清晰地记得二耶部队的番号。可见...
虞晓江西藏,或许是传说,或许太美丽,或许为了心的方向……“徒搭西藏”,是一年前产生的萌动,一直向往那片圣洁的土地,也想领略沿途那些美丽风景,还想通过这种身体和心灵同时旅行的方式来锤炼,净化和平静自己。在萌动中,看了些“攻略”,查了下“路线”。后又...
张聪,1959年生;高中毕业后返乡当农民。70年代末恢复高考,他也准备跃“龙门”而离开“农”门。考前他颇为自信,因为《青年数理化自学丛书》上没有他解不了的题。但考场中偏偏给他旁边安排了一个女生,还是他以前暗恋的对象,叫周洁,胸大无脑,在监考官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