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小说评论》本刊是全国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小说研究、评论的刊物,多年来,以鲜明的当代性、信息性、现实性、学术性、兼容并蓄,雅俗共赏等特色获得了广泛好评为国家级学科核心期刊。
文集访问量: 5468 次
音乐列表
任葆华民话记忆中不该遗忘的存在任葆华贾平凹是一位有着强烈美学野心的作家。继《秦腔》、《高兴》之后,他不负众望,新近又推出了一部力作——《古炉》。该小说近乎原生态地写出了“文革”在一个基层乡村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着力于日常生活伦理和人性的勘探,揭示...
韩蕊《古炉》的视角和超越韩蕊贾平凹新作《古炉》的问世,使已经淡出读者视野多年的文革题材小说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相较于以前伤痕及反思文学的控诉与揭露,《古炉》寓言式的写作更多地透露出作家本人对于文革、人生及人性的理性思考。文本以一个倍受歧视儿童的纯...
李震翟传鹏论《古炉》的叙事艺术李震翟传鹏从《秦腔》到《古炉》,贾平凹一直在延续着他博大而又细密的历史叙事。无论是被称为“农耕文明最后的挽歌”的《秦腔》,还是讲述文革记忆的《古炉》,贾平凹的历史叙事呈现出与其他当代作家迥异的气象。它就像一条看似静止...
王春林“伟大的中国小说“(上)王春林一部“伟大的中国小说”说实在话,在我对于贾平凹长篇小说《古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的阅读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伴随着一种强烈的提心吊胆的感觉。之所以会提心吊胆,是因为我对于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创作抱有过高...
任美衡近三十年茅盾文学奖审美经验反思任美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茅盾文学奖逐渐形成了部分基本的审美特征,如叙事视角的多元化,正面的价值取向,新现实主义的多边拓展,史诗叙述的精神化,等等。在当代文学不断“世界化”的过程中,这些叙事质素也进行了内在的冲突...
牛学智"文学穿越论"与“个体化理解”————吴炫文学批评理论牛学智“本体性否定”:为何是与是什么在与西方理性和反理性哲学比较上,我们可以简略概括出“本体性否定”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其一,与“辩证法”的“否定”比较,“本体性否定”与人、动植物的矛盾...
王昱娟祛积极赞同之魅——重评《艳阳天》王昱娟如果说发生在1980年代,由精英知识分子发起的文学的“祛魅”,已经将以“文革”时期的样板戏为典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以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工具论文学拉下崇高的神坛,开启了当时以及后来中国的“思想解放...
汪剑豪汪鹰豪玫瑰底色是真诚,洗尽铅华识不俗——读叶兆言新作《玫瑰的岁月》汪剑豪汪鹰豪一叶兆言小说,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一副艳丽颓废的历史模样,他喜欢穿梭于历史的时空中,喜欢通过一些饮食男女的故事,对历史作着自己的解构,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的感受和思考。...
[日]盐旗伸一郎站在“鸡卵”一侧的文学——今读《白鹿原》[日]盐旗伸一郎一、“弱者”英雄的塑造1993年,在贾平凹的《废都》里出现庄之蝶一形象时,很多人未必注意到“弱者”主人公的存在理由。对于庄之蝶无尽的堕落和颓废,当时就有很多从道德上的批评,但...
魏庆培延异的创伤与断裂的诗学——重读废名小说魏庆培在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中,有着独特贡献的作家废名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人为地遮蔽。由于他的写作姿态、诗学诉求、主题精神等方面与49年后的政治意识形态相龃龉,废名被框定为晦涩颓废一派,打入另册封存在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