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小说评论》本刊是全国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小说研究、评论的刊物,多年来,以鲜明的当代性、信息性、现实性、学术性、兼容并蓄,雅俗共赏等特色获得了广泛好评为国家级学科核心期刊。
文集访问量: 5464 次
音乐列表
李洁非乡村叙事:物与想象——读《麦河》李洁非在论文《自然、人道主义、悲剧》中,阿兰·罗伯-葛里叶写道:事实上,比喻从来不是什么单独的修辞问题。说时间“反复无常”,说山岭“威严”,说森林有“心脏”,说烈日是“无情的”,说村庄“卧在”山间等等……不管...
王尧“两条路线斗争”的“文学教科书”——关于《虹南作战史》王尧《虹南作战史》给当年的大多数读者留下的是难以卒读的记忆。1972年2月出版的这本书是“文革”开始后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尽管《虹南作战史》没有任何可能再进入读者的阅读视野,即便是当代文...
付清泉不能承受的现实之重——从卡尔维诺看小波小说创作的悖谬付清泉王小波十分推崇卡尔维诺,曾有记者追问“谁对你的影响相对大一些”,王小波坦言:“我恐怕主要还是以卡尔维诺的小说为摹本吧!”①从王小波的小说创作主张和实中,我们无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后者对...
贾小瑞内心的需要与真理的寻找——余华小说《活着》的民族性分析贾小瑞进入日益市场化和世俗化的90年代,曾经灿烂辉煌的先锋小说在黯然失色之后整体转型,余华作为其中的代表作家,其成功转型成为评论界和读者极为关注的话题。笔者以为,其实就创作观而言,余华一...
尹小玲《白鹿原》女性形象塑造中的男性叙事谋略尹小玲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在《变形记》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他感慨于女人天性中的种种鄙陋、恶习,亲自选取象牙为材料,精心塑造了一个纯洁无瑕、美丽绝伦的女郎。皮格马利...
秦林芳从“走两条路”到“走一条路”——论丁玲的创作转变秦林芳1950年5月,丁玲借《陕北风光》修订再版之机,对自己的思想道路作了回顾,认识到自己“过去走的那一条路可能达到两个目标:一个是革命,是社会主义,还有另一个,是个人主义”;“但到陕北以后,...
周航论“底层写作”与“打工文学”之关系周航说“底层写作”是新世纪以来文学的一个焦点话题,是符合事实的。2004年曹征路的中篇小说《那儿》在《当代》第5期发表,不久“底层写作”得以正式命名。之后对其讨论屡屡不绝,2007年到达顶峰,“底层写作”遂成...
张晓平论新时期长篇小说的乡土叙事张晓平为了盘点新时期30年(1979—2009)长篇小说创作成就,2010年伊始,《钟山》杂志社便邀约全国12位评论家投票,列出他们认为最好(文学标准)的10部作品,并简述理由。根据得票情况,当选的前11部(因其中...
梁海揭示灵魂隐秘与生命迷津——评胡学文《从下午开始的黄昏》梁海读了胡学文新创作的中篇小说《从正午开始的黄昏》(《钟山》2011年第2期),我强烈地感受到那种人格的分裂与精神的危机,人的意识、潜意识和人的道德、非道德化冲动,以及人在摆脱现实困境时内...
初清华苦难?死亡?温情——从《艺僧》看海桀小说的成长哲学初清华就海桀20年来的创作而言,与以往在世俗与艺术间小心寻找平衡点的《送你晒干的眼泪》《绝杀》《欲界无疆》等小说相比,《艺僧》可视之为一次重大突破。不知是否安海民《也谈海桀的长篇小说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