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5592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宋家园
  • 混沌虚空
  • 林沐风
  • 谷一
  • pchenf
  • 笑尘埃
沉默与呐喊——自述 2023-11-09 08:48

邵丽沉默与呐喊——自述邵丽不管别人觉得当一个作家多么光鲜,很多深谙内情的人却知道他们内心的苦闷和彷徨。其实写作就是一件非常吊诡的事——一个作家要把别人想不到或者想不透的事情想到想透,还得用一种艺术或者文学的方式告诉人家,这纯粹是跟自己过不去。据说...

浏览全文 阅读(24593)

张延文邵丽文学与“中国梦”——邵丽访谈录张延文邵丽一、现代性的困惑张延文:自近代以来,在几代人呕心沥血的追求下,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可谓一波三折。二十一世纪之交,在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城市化、技术化等混合动力的推动下,中国社会开始了持续、...

浏览全文 阅读(24512)

张莉重读《生死疲劳》:“发生过的事情都是历史”张莉“喝了吧,喝了这碗汤,你就会把所有的痛苦烦恼和仇恨忘记。”我挥手打翻了碗,对鬼卒说:“不,我要把一切痛苦烦恼和仇恨牢记在心,否则我重返人间就失去了任何意义。”——《生死疲劳》第一章“西门牛,你听我...

浏览全文 阅读(24484)

张清华细读《透明的红萝卜》:“童年的爱情”何以合法张清华现代以来中国人思想的解放也许是从“性解放”开始的。这个“性解放”不是指单纯的性行为,而是指关于性的观念的变化和解放。在文学领域中更是这样,自从弗洛伊德的以性学为基本对象的精神分析学引入之后,...

浏览全文 阅读(24436)
主持人的话 2023-11-09 08:48

张清华主持人的话张清华“莫言研究”不可避免地会成为一门不大不小的“显学”。我注意到,在所有当代作家的研究中,讨论莫言的文章有可能是最多的之一,但从整体上看却还不能算是理想,因为还不尽全面,也不尽透彻。无论是宏观的总体性认识,还是具体性的文本分析。...

浏览全文 阅读(24427)

胡安江胡晨飞美国主流媒体与大众读者对毕飞宇小说的阐释与接受——以《青衣》和《玉米》为考察对象胡安江胡晨飞一、毕飞宇的经验世界与文学表达关于毕飞宇的小说,有论者指出:“毕飞宇的小说确立的是一种摇摆不定的青春成长经验。而且在这种成长经验中,很少有正面...

浏览全文 阅读(24465)

周晓梅试论中国文学译介的价值问题周晓梅引言译者在译介中国文学时,更倾向于选择什么样的作品?在翻译的过程中,又希望能实现文学作品的哪些价值?在探讨这些问题之前,让我们先廓清一下“价值”这一概念。按照价值哲学的观点,价值就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的关系,...

浏览全文 阅读(24475)

何平“国家计划文学”和“被设计”的先锋小说何平“先锋小说三十年”,把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起点放在1985年,而不是更早。确实可以更早,比如早到1981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高行健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比如可以早到《上海文学》1982年第8期的“关于当...

浏览全文 阅读(24460)

郜元宝中国小说最大的“本钱”郜元宝《三国志》记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并非有乖于史法。陈寿要说明“先主”神异,必须添上这笔,犹如《史记》《汉书》都煞有介事记载刘邦“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此乃史家惯技。季羡林先...

浏览全文 阅读(24472)
作家与故乡 2023-11-09 08:48

程光炜作家与故乡程光炜创作与故乡的关系,是成名作家最乐意谈论的话题之一。古今中外的文学评论家,也乐意借此窥探和分析作家所虚构的文学世界。作家之所以谈它,是因为他往往把故乡看做创作的主要灵感、生活基地、地缘和血缘纽带;然而,在亲身经历上,他又总是对...

浏览全文 阅读(2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