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小说评论》本刊是全国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小说研究、评论的刊物,多年来,以鲜明的当代性、信息性、现实性、学术性、兼容并蓄,雅俗共赏等特色获得了广泛好评为国家级学科核心期刊。
文集访问量: 5558 次
音乐列表
方华蓉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高度考察女佣这一形象谱系,虽然她们没有成为被许多作家青睐而常写不衰的焦点,但是,在少数现代作家的文学理解视阈中,她们这类人物形象一样负载着深刻的内涵,是一种有其特殊意义的文化能指而倍受关注。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长妈妈,是...
周航本文无意于将《人民文学》和打工文学强扭到一起来进行讨论,二者本无过多关联,但在此却揉成了一个题目,而且在这基础上还衍生出一个传播与变异的话题来。何故?请允许笔者在此略作阐解。《人民文学》作为中国文坛一个标志性的官方刊物,其地位和影响是可想而知...
王冰冰余华的新作《第七日》让中国读者重温了当年《无极》、《十面埋伏》及今日《富春山居图》上映之时的盛况,虽口碑不佳,票房却一路飙升,再度出演了唯有当下中国才可能出现的魔幻现实主义。作者封面上的题词真可谓有先见之明:“与现实的荒诞相比,小说的荒诞真...
常立余华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较之以前有了许多新的转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体策略方面,余华主要致力于长篇小说和散文创作,赖以成名的短篇小说几近消失;二是表达策略方面,小说不再采用大量“先锋”技巧来设置时空迷宫与叙述陷阱,也较少运用具有模...
吴树桥据说余华新作《第七天》问世没几天就印刷了七十万册,但市场行情并没能影响批评家对这部作品的炮轰。这种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几年前《兄弟》出版时的“盛况”。当代文坛如今已经很难见到这种“盛况”了。当时余华“强硬”地回应文坛的批评,现在网络上也开始...
吴翔宇从题目来看,余华新作《第七天》应该可以当做一部关于时间的文化寓言来解读。“第七天”是一个颇具宗教色彩的时间符号,《旧约·创世纪》中有,“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的句子,也暗合了中国民间文化中的“头七”...
付建舟在阅读余华的长篇小说新作《第七天》时,我最关注的是作家想在这部作品中表达什么东西,即其创作意图何在?他又通过什么叙事策略达到其创作意图?这就需要认真揣摩其作品,正如德国批评家赫尔德所说,为了理解和阐释一部文学作品,批评家必须身心深入作品本身...
霍俊明那些真正意义上由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流民、打工者、发廊妹写成的文学或社会学文本仍然阙如,而那些专业小说家们尤其是成名的作家们正以时代旁观者又自以为占据了真理和社会良知的集体叙事姿态在写作。然而在新媒体全面敞开,“新闻”迅速称为“旧闻”的年代...
高玉《兄弟》之后,余华在小说创作方面整整沉默了七年。面对当初国内读者对《兄弟》的“失望”和批评界的质疑,在这七年里,我相信余华一定有一个痛苦的反思。余华是如何想的,我们不得而知,但结果我们现在看到了,至少是部分地看到了,这就是《第七天》。读完小说...
李雪朱文颖就是有此担当精神的一个作家。她出生于1970年,成长生活于物欲化大潮所向披靡之时,以长篇小说《高跟鞋》、《水姻缘》、《戴女士与蓝》、《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等,短篇小说集《龙华的桃花》、《两个人的战争》、《禁欲时代》、《花杀》等,随笔集《...